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卫河

卫河

①在今河北灵寿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常山郡灵寿县:“《禹贡》卫水出东北,东入滹沱。”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 “卫水”条引《灵寿县志》:“卫河在县东十里,俗名雷沟河,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同村,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。”

②在今山东德州城西,即漕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德州:卫河“自东昌府恩县流经直隶故城县界,又东北流经州城西,又北入直隶景州之境。凡东南漕粟,商贾宾旅以及外夷朝贡,道皆由此”。

③即北宋之御河。明始称卫河,以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之百泉水为正源。因其地为春秋卫地,故名卫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大名府:卫河“源自卫辉府辉县,经本府浚、内黄二县,下流与淇、漳、滹沱等河合,至直沽入海”。即至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口入海。今卫河以源出博爱县西之沙河为正源。辉县西北之百泉则成为卫河支流。


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。在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。上源丹河出山西省高平市朱丹岭,南流至河南省境分成两支,南支注入沁河,东支转向东北流,即为卫河。此河为隋炀帝所开,以导源于河南辉县市西北境,为春秋时卫地,故名。流经河南北部和山东(临清以下称南运河)、河北等省,到天津市入海河。全长900余千米。支流有漳河、淇河等。在新乡市同黄河之间修有人民胜利渠引黄灌溉工程,并开浚马厂、捷地、漳卫等减河,分泄汛期洪水,以减轻海河负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香城

    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三年 (417),刘裕伐秦,王镇恶帅水军自河入渭以趋长安,“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”。胡三省注: “香城在渭水之北,蒲津之口。”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

  • 大东港支线

    从辽宁安东(今丹东市)至大东港(今东港市)。长17.8公里。为沈安铁路(今沈丹铁路)支线。日伪于1939—1945年修筑。其后被拆除。

  • 理化县

    1913年改里化厅置,属川边道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塘县。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1年改为理塘县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废里化厅置理化县。1952年改名理塘县。

  • 南清河郡

    西晋分平原郡置,治所在灵县 (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高唐县附近地。北齐废。

  • 铜山营

    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改铜山守御千户所置,属诏安县,设参将驻守。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(旧东山),为福建东南门户。明清之际为郑成功反清根据地之一。1916年东山设县,为县治所在地。1956年迁西

  • 铸鼎原

   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” 荆山应在今陕西境内。但后人亦有人认为在此者。《元和志》 卷6湖城县: “荆山,在县南。即黄帝铸鼎之处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29河南

  • 上马渡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明史·秦良玉传》:崇祯末,“张献忠速破官军于观音岩、三黄岭,遂从上马渡过军”。

  • 独松关

    在今浙江安吉县 (递铺镇) 南十六里,接余杭市界。历史上为江、浙间要隘。南宋李心传 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 卷30: 建炎三年 (1129) 十二月癸未,“是日,完颜宗弼自安吉进兵过独松岭,叹曰:‘南朝

  • 三峿山

    一名怀德山。在今湖南沅陵县东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:三峿山“三峰鼎峙,万木阴森,辰水出焉”。

  • 神雀台

    (臺) 在今河南陕县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6陕州硖石县: “神雀台,在县北四十五里石壕镇东、路北。唐天宝二年,赤雀翔于台上,因名,台高五十丈,周半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