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博平县

博平县
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北肖王庄乡西南王菜瓜村西二里。三国魏属平原国。北魏属平原郡。隋属清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 省入聊城县,天授二年 (691) 复置,属博州。北宋景祐四年 (1037) 徙治宽河镇 (今茌平县西博平镇)。元属东昌路。明、清属东昌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属东昌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6年撤销,并入茌平县。

②北魏改博县置,为泰山郡治。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北齐为东平郡治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名汶阳县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东北博平。北魏属东魏郡。北齐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南朝宋置,治今山东省章丘市东。北齐省。(2)北魏以博县改置,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县镇,属泰山郡。北齐为东平郡治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名汶阳县。(2)古旧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北,属东郡。三国魏、晋属平原郡、国。北魏、北周属平原郡。隋开皇中属博州,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博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省入聊城县,天授二年(691年)复置。北宋景祐四年(1037年)徙治宽河镇,即今茌平县西博平镇。元属东昌路。明、清属东昌府。原属山东省,1949年改隶平原省,1952年复属山东省。1956年并入茌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厄楚河

    即薄藏布河。今西藏东部波密县境之帕隆藏布。

  • 洱海

    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。在今云南大理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6大理府: 西洱海 “在府城东。古叶楪河也,一名洱海,又名西洱河。源自邓川,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,形如人耳,周三百余里,中有罗筌、浓禾

  • 福零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。属环州。宋改属宜州所领羁縻镇宁州。后废。

  • 瓦窑堡市

   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,治瓦窑堡(今陕西子长县驻地瓦窑堡镇)。1936年2月撤销,并入安定县。1935年10月—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陕北省政府所在地,1935年

  • 阿什根山

    在今青海省东境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阿什根山“在西宁边外西南一百十里, 山不甚高,当东西往来孔道”。

  • 十三陵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。因明代十三个皇陵皆营建于此而名。陵园有长陵(成祖)、献陵(仁宗)、景陵(宣宗)、裕陵(英宗)、茂陵(宪宗)、泰陵(孝宗)、康陵(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穆宗)、定陵(神宗

  • 千乘郡

    汉高帝置,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(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、高青、滨州等县市地。于郡置铁官、盐官。东汉改为乐安国。西汉置,治千乘县(今山东高青县东北

  • 任村镇

    即今河南林州市北任村镇。1940—1946年为林北县驻地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驻此。在河南省林州市北部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任村,人口 5290。元至正年间任姓从

  • 险山堡

    明嘉靖二十五年 (1546) 置,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土城子村。明 《全辽志》 卷2: 险山堡 “嘉靖四十二年抚按会题设立参将驻镇本堡,新募并原伍官军三千七十四员名”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卷81宽

  • 石牛营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江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贺县:石牛营在“县西南百里。万历八年筑土城于此,置兵戍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