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谷 (穀) 镇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旧县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“以在谷城之南,故名。” 北宋开宝中尝为东阿县治。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旧县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 “以在谷城之南,故名。” 北宋开宝中尝为东阿县治。
在今贵州黄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丹章砦“在黄平州西废重安司西南。旧为苗屯聚处”。
元置,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大安镇。元置。即今陕西省宁强县北大安驿。为凤翔、兴元和广元、成都间交通要驿。
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为西土。《尚书·康诰》:“西土惟时怙冒,闻于上帝,帝休。”②佛教徒称印度为西土,盖对中国而言,印度居西。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为西土。《尚书·康诰》:“我西土惟时怙冒,闻于上帝,帝休。
在今陕西宝鸡市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 清风台,“元邱处机所筑,西倚飞云壁,南临潄玉溪,为一邑最胜处”。
又作母纳山、穆尼乌拉山。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、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至顺元年(1330)十月甲子,木纳火失温所居牧人三千户,濒河所居鹰坊五千户,各赈粮两月。“火失温”(qoshi’u
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南二百里曲龙。“冲龙”藏语意为鹏沟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载:“西番(藏)语:冲谓鹏。隆亦岭也。城旁岭像如鹏,故名。”
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,克鲁伦河上游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太宗元年(1229)“秋八月已未,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”。
①唐长安郭城南面的中门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杨家村西南。建于隋初,门下开五个门道,故俗称五门。宋人张礼 《游城南记》 载: “盖京城之南凡三门,中曰明德门,今谓之五门。” 其北与皇城朱雀门相对,高宗
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三里,柳河(又名旧黄河)汇入白杨湖诸水入颍处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卷2:三里湾渡“在州东三里颍水。旧与黄河会处渡,通东北乡蒙、亳二县”。
①东汉改寿良县置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。南朝宋改寿昌县。北魏复改寿张县,属东平郡。迁治今梁山县西北寿张集。隋属济北郡。唐属郓州。金大定七年(1167)迁今河南台前县竹口镇,十九年(117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