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乡郡
东汉建安十三年 (208) 析南阳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南乡县 (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)。西晋改顺阳郡。南齐改为从阳郡。北魏复改顺阳郡。西魏析顺阳郡置南乡郡,治所在南乡县 (今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)。隋开皇初废。
东汉建安中置,治南乡县(今河南淅川县西南旧县东南原丹江南岸)。属荆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至湖北省谷城县间淅川、丹江流域。西晋太康初移治酂县(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),咸康四年(338年)复还治南乡县。南朝宋改顺阳郡。西魏又改为南乡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东汉建安十三年 (208) 析南阳郡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南乡县 (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)。西晋改顺阳郡。南齐改为从阳郡。北魏复改顺阳郡。西魏析顺阳郡置南乡郡,治所在南乡县 (今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)。隋开皇初废。
东汉建安中置,治南乡县(今河南淅川县西南旧县东南原丹江南岸)。属荆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至湖北省谷城县间淅川、丹江流域。西晋太康初移治酂县(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),咸康四年(338年)复还治南乡县。南朝宋改顺阳郡。西魏又改为南乡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唐光宅初改盱眙县置,属楚州。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。后复改盱眙县。
即今吉林龙井市东南开山屯镇。为天图铁路终点站。
①在今湖南浏阳市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浏阳县:龙津水“源出道吾山,经县西门外入浏水”。②在今广东海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龙津水在“县东七里。源出银瓶山,南流至小金笼山下,与赤岸、大小
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北峰山,东与新会市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市新宁县:百峰山“在县(今台山市)东五十里。峰峦百计,兽多獐鹿,木多松梧,峦僚之所出没也”。
金天德二年 (1150) 升咸州置,属咸平路。治所在平郭县 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北部开原、铁岭、昌图等市县地。元至正二年 (1342) 降为咸平县。金天德二年(1150年)升咸州
在今宁夏吴忠市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薄骨律镇城 “在河渚上,赫连果城也。桑果余林仍列洲上” 。
五代方镇名。后晋开运二年 (945) 置。治所在曹州 (今山东曹县西北)。后汉废。后周广顺二年 (952) 复置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年)置,治曹州(今山东曹县西北)。周广顺二年(952年
西汉高帝七年 (前200) 置涅阳侯国,后置县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五十四里穰东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涅阳县注引应劭曰:“在涅水之阳。” 故名。《晋书·王如传》: 永嘉中,王如领导流
元置,属崇安县。在今福建武夷山市旧南门外。明初改为长平驿。
明嘉靖十八年(1539)置,即今山西大同市北宏赐堡。《明通鉴》:嘉靖三十年(1551),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,请驻牧弘赐堡,御史李逢时拒之,谙达遂攻堡。即此。明嘉靖十八年(1539年)置,即今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