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江

北江

①《尚书·禹贡》 导漾:“东为北江,入于海。”旧释皆以北江为“三江”之一。说法不一:(1)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毗陵(今江苏常州市):“北江在北,东入海”;《水经·沔水》:“又过毗陵县北,为北江”;徐锴《说文系传》:“江至南徐州(今江苏镇江市)为北江。”皆指今长江下游干流为北江。(2) 《初学记》引郑玄说,认为今汉水为北江。

②即今广东北部之北江,为粤江三大主流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0广东:北江“即湟水、浈水合流之水也。……又南流经三水县西,至(广州)府西北三十里逶迤而下,会于西江”。

③即今广西之黔江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19:“黔即北江。”

④在今四川西北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“北江出曼山。”

⑤即今四川城口、万源及陕西紫阳县境之任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平县:“北有北江,又北入陕西紫阳县界,名任河,入于汉江。”


(1)古水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扬州:“三江既入。”导漾:“东为北江,入于海。”旧释皆以为北江即三江之一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毗陵(今江苏常州市):“北江在北,东入海。”徐锴《说文系传》:“江至南徐州(今江苏镇江市)为北江。”皆指长江干流的下游。《初学记》引郑玄说指长江北岸的大支流汉水。(2)今水名。珠江北支。在广东省北部。清《广州府治》:“在省治之北,故谓之北江。”西源武江出湖南省临武县西,东源浈水出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山,在广东省韶关市汇合后始称北江。南流到三水市思贤滘同武江相汇。思贤滘以下经珠江三角洲水流分散,主要从横门入海。思贤滘以上长468千米,流域面积4.67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为 1340 米3/秒。上游两岸红色砂岩广布,多丹霞地形;中游多峡谷,以英德市盲仔峡、清远市飞来峡为最著名。曲江县以下可通航。主要支流有连江、滃江、绥江等。为珠江流域中水量最丰富的河流。建有长湖水电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禁苑

    ①即秦汉上林苑。在今陕西西安市渭水以南。为帝王射猎游乐之处。西汉武帝时开拓,周围扩充至二百余里,在今周至县以东、蓝田县以西、秦岭以北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 “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。” 东汉张衡 《

  • 喜赕

    宋大理改大厘赕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。元改喜洲。大理前期改南诏大厘赕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喜洲。元初改为喜州,寻废。

  • 压衙洲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压衙洲“在县治东南。东、西二溪合流经此,岐而为二,至洲尾复合一,绕县治而东去”。

  • 黄草坝

    ①即今四川盐源县西南黄草镇。清于此设黄草坝汛,有外委驻守。②即今贵州兴义市。旧属普安州。《清一统志·兴义府》: 附唐废县“即今兴义县治。……地名黄草坝”。清雍正五年 (1727) 于黄草坝设州判,嘉庆

  • 木册安抚司

    元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木册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板栗园。元末明玉珍改为长官司。

  • 楼径 (逕) 营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“猎径营” 条: 楼径营,“嘉靖二十五年设,防鸿咀山诸山贼,今为丰建屯。《邑志》,楼径东至仓步,通水洞贼巢,北至九岭,通老熊石贼巢,九岭至陈

  • 甲峒

    ①在今广西扶绥县南。《宋史·交趾传》:嘉祐五年(1060),交趾“与甲峒贼寇邕州,诏知桂州萧固发部兵与转运使宋咸,提点刑狱李师中同议掩击;又诏安抚使余靖等发兵捕讨”。②在今越南北部谅山。沈括《梦溪笔谈

  • 羊状寨

    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。

  • 黄墩

    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东十五里篁墩乡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五·徽州府》: 黄墩 “在府西三十里。晋新安太守黄积卒于官,子孙家此,故名。至今有墓存。明程敏政易为篁墩,以地多修篁,其说无据。梁程灵洗、唐朱师古皆

  • 三生石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下天竺寺后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11“北山胜迹”有三生石。《甘泽谣》谓“三生石上旧精魂,赏月临风不要论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