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兰州

兰州

①隋开皇元年(581)置,治所在子城县(今甘肃兰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兰州市及临洮县等地。大业初改为金城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名兰州,治五泉县(今兰州市,后改名金城县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金城郡,乾元元年(758)复名兰州。辖境仅有今兰州市附近地。广德元年(763)没于吐蕃。北宋元丰四年(1081)收复。崇宁三年(1104)置兰泉县为州治,属巩昌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)降为兰县。成化十三年(1477)复为兰州,属临洮府,不领县。清康熙五年(1666)为甘肃布政使司治。乾隆三年(1738)移临洮府治此,改为兰州府。

②北宋置,为羁縻州,属宜州。治所在都彝县(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)。元改为东兰州。

③元至元十二年(1275)置,属丽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剑川县西六十四里坡脚。辖境主要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兰州,在兰沧水之东。”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属鹤庆府。后属丽江府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废。


(1)隋开皇元年(581年)置,治子城县(又先后改金城县、五泉县、兰泉县,即今兰州市。金废入州)。以皋兰山为名。辖境约今甘肃省兰州、榆中、临洮、康乐、皋兰、永登等市县地。大业初改为金城郡。唐初复为兰州,“安史之乱”后地属吐蕃,后又属西夏。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复置,属秦凤路。辖境约今兰州、榆中、永靖等市县地。金属临洮路。元属巩昌总帅府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为县,成化十三年(1477年)复为州,属临洮府。清为甘肃省会,乾隆三年(1738年)移临洮府来治,改为兰州府。(2)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。属宜州所领羁縻州。辖境相当今东兰县一带。大观元年(1107年)废。元又置为东兰州。(3)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兰溪郡置,治今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南金顶镇。属丽江路。明曾属鹤庆府,后又属丽江府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斧山

    一名福山。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北五里。《魏书·崔挺传》: 挺除光州刺史,“州治旧掖城,西北数里有斧山,峰岭高峻,北临沧海,南望岱岳,一邦游观之地也”。

  • 石头渡

   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石头渡在“府东南二十里。东岸有虾蟆石。……俱汝水所经”。

  • 寒山堰

   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十八里。《北齐书·慕容绍宗传》: 东魏末,“梁武帝遣其兄子贞阳侯渊明等率众十万顿军寒山,与侯景掎角,拥泗水灌彭城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9彭城县: 寒山堰 “在县东南一十八里。梁萧明伐魏堰

  • 克阿永土司

    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阿永寺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“塞外贡马番族”中,有“住牧多洛尼托克地方阿永族”。清末并入安冲土司。

  • 思义殿

    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 太和四年 (480) 九月,“乙亥,思义殿成”。太和十六年 (492) 正月 “戊辰,帝临思义殿,策问秀孝”。

  • 竹邑侯国

    东汉改竹县置,属沛国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西晋改为竺邑县。

  • 饮虹桥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秦淮河上。三国吴时名新桥,唐时谓之万岁桥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饮虹桥一名新桥,在凤台坊。……乾道五年史公正志重建,上为大屋数十楹,极其壮丽,与镇淮桥并列。”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

  • 武王山

    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枣阳县: 武王山 “在县东五十里。世传楚武王尝猎此。一名霸山”。

  • 陡泉山

    在今山西昔阳县西四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“ (沾岭) 又西有陡泉岭,洞涡水所出。”

  • 居延泽

   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张掖郡居延县: “居延泽在东北。” 魏、晋一名西海。唐以后通称居延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