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光泽县

光泽县
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)析邵武县地置,属邵武军。治所即今福建光泽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1邵武军光泽县:“以乡为名。”元属邵武路。明、清属邵武府。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


在福建省西北部、富屯溪上游,邻接江西省。属南平市。面积 2232 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杭川镇。五代北周至北宋初为邵武县之财演镇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于镇置光泽县;划邵武县之光泽、鸾凤二乡隶之,故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邵武军光泽县:“本邵武县地,皇朝(宋)太平兴国六年,割邵武之光泽、鸾凤二乡,于县之西八十里、地名财演镇立光泽县,以乡为名。”属邵武军。元属邵武路。明、清属邵武府。1913年属北路道,次年改称建安道,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49年9月属第一专区,1950年3月改称建瓯专区,9月改称建阳专区。1956年属南平专区。1971年属建阳地区,1988年改称南平地区。1994年属南平市。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地区,富屯溪及其支流西溪和北溪流贯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稻、甘薯、茶叶、笋干、香菇、药材等。多松、杉、竹,森林覆盖率达67.7%。霞洋、龙来舟一带属武夷山自然保护区。水力资源丰富,为全国农村基本电气化县之一。工业有机械、森工、化肥、水泥、食品、电力、纺织等。鹰厦铁路斜贯。福花、水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杉关、铁牛关、洞光岩、清建司前泰安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假之关

    战国楚地,确址不详。《史记·越王句践世家》:“北围曲沃、于中, 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;”又云:“复雠、庞、长沙,楚之粟也;竟泽陵,楚之材也。越窥兵通无假之关,此四邑不上贡事于郢矣。”徐广曰:“‘无

  • 陶渚

    即陶河。今河南孟县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。《魏书·孝庄纪》: 武泰元年 (528) 四月,“车驾巡河,西至陶渚”。即“陶河”。

  • 大市坪

    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。《明史·白圭传》:成化初,镇压刘通义军,“通乃退保大市,与苗龙合”。

  • 征 (徵) 县

    西汉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避难村。东汉废。

  • 信陵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宁陵县东南。《史记·魏公子传》: 魏安釐王封公子无忌 “为信陵君”。即此。

  • 嵩祝寺

   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。原为明代番经厂和汉经厂遗址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 建嵩祝寺。为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(格鲁派) 最大的转世活佛章嘉胡图克图在京驻锡之处。

  • 辅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汝南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郏县东南。大业二年 (606) 移治今郏县西北五里,属汝州。三年 (607) 属襄城郡。四年改为郏城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置,治

  • 黑大庙

    即白音胡硕。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。清图什业图札萨克和硕亲王府 (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府) 曾在此兴建喇嘛寺庙,故称此地为白音胡硕黑迪庙,俗称伊和苏莫 (大庙)。

  • 俄乐城

    在今越南清化省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清化府: 俄乐城 “在府西南,即今俄乐县。宣德初,俄乐土官黎利反,官军讨之,遁入老挝。既而复还,官军击走之于清化”。

  • 张画山

    在今山东招远市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登州府:张画山“山高林茂,如张画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