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华县

五华县

1914年改长乐县置,属广东潮循道。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。以县北五华山为名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迁治水寨镇(今五华县)。


在广东省东部、梅州市西南,梅江上游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3220 平方千米。人口119.5万。辖30镇。县人民政府驻水寨镇。初名长乐,据传南越王赵佗曾在旧治华城筑长乐台得名。后因华城北有五华山而得名五华。东晋后为东官郡兴宁县地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析置长乐县,治华城,属循州。元仍之。明属惠州府。清初仍之,雍正十一年(1733年)改属嘉应直隶州。1914年因与福建长乐县重名,改五华县。1914年属潮循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兴梅专区。1952年属粤东行政区,县治由华城迁水寨。1956年属汕头专区,1965年属梅县专区,1970年属梅县地区,1988年改属梅州市。地处梅江及其支流五华河上游谷地。地势周高中低,西部的七目嶂海拔1318米,是县最高峰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中部偏东多丘陵广谷,谷中有小片平地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木薯、烟草、花生、大豆、黄麻、甘蔗、水果等。特产长乐烧酒、华城细核荔枝、全和杨桃、双华板栗、棉洋桃驳果等。富萤石,并有钨、钼、锡、铅、锌、钾长石、煤等矿。工业有机械、建材、食品、冶金、电力、林化、工艺品等厂。铁器、石雕、木刻、竹器编织等工艺有名。广梅汕铁路横贯县北,205国道和惠水、华五、华中、安前等公路纵横县境。琴江在水寨以下可通航。古迹有长乐学宫、狮雄山塔、英烈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零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三里白公城。在零水之北,故名。三国吴永安六年(263) 属天门郡。南朝陈属石门郡。隋开皇中改为零陵县,十八年 (598) 又改为慈利县。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称为零

  • 平阳关

    本天井关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)改名雄定关。即今山西晋城市南三十里天井关。元末亦名平阳关。《元史·察罕帖木儿传》:至正二十八年(1368),顺帝令诸军攻泽州,“扩廓帖木儿退守于平阳”, 即此。在今山

  • 日噶努布宗

    又作日噶牛城、业党。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当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日噶,堡也。努布,西也。堡居拉萨之西,故名。”

  • 都城乡

    即今广东郁南县治都城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。宋属端溪县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参见“都城镇”。

  • 东南阳郡

    北魏置,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境。西魏改为南郭郡。

  • 三秀山

    一名仙人亭山。在今福建同安县东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6泉州府:仙人亭山“在同安县西北。又名三秀山。上有石榻、禅床及仙人迹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同安县:三秀山“在县北十里。三峰秀出,一名仙人掌(亭

  • 广三铁路

    亦名三水铁路。即粤汉铁路三佛支线。从广州市西之石围塘,经佛山至三水止。全长44公里。原由美资修筑,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动工,二十九年(1903)建成。后由中国赎回。在广东省中部。自广州城区南石围

  • 纯水

   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南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汨水“径吴昌县北,与纯水合。水源出其县东南纯山,西北流,又东径其县南,又北径其县故城下,纯水又右会汨水”。

  • 赤津岭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北与龙游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赤津岭“在县北六十里。岭高险,下临溪流,为北达龙游之道”。明正统设置赤津岭寨以防守。

  • 建武驿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南。明 《徐霞客游记· 粤西游日记三》: “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