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墩子滩
在今四川巫山县西长江中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7:九墩子滩“在江上游瞿唐峡内,离城七十里”。水底有巉岩乱石,每年自十月起至次年三月止,水枯石现,巨浪汹涌,号为险滩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西长江中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7:九墩子滩“在江上游瞿唐峡内,离城七十里”。水底有巉岩乱石,每年自十月起至次年三月止,水枯石现,巨浪汹涌,号为险滩。
即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苏木。清及民国间为察哈尔左翼正蓝旗驻地。
唐圣历二年 (699) 置,属始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剑门县: “因剑门山为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4剑门县:“诸葛武侯相蜀,于此立剑门,以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,故
唐武德六年(623)置,属和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含山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含山县:“以县境众山所含,故名。”八年(625)省。长安四年(704)复置,更名武寿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含山县。民国初属安徽
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改通渭堡置,属通远军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。元丰中升为通渭县。崇宁五年 (1106) 复为砦。金又升为通渭县。
即安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中门。王莽改曰光礼门。
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那良镇一带。《宋史·交阯传》: 皇祐四年 (1052) “寇钦州思禀管”。又作澌凛峒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西南北仑河北侧,近那良。宋时于此设立澌凛峒长官。北宋嘉祐四年(105
元置。为保宁府九站之一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城西。
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麦扎乡(色湾)。清雍正四年(1726)置麦杂蛇湾寨土千户。
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海中五虎山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即“五虎山”。
即乃东宗。今西藏乃东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 奈布东城 “在喇萨东南二百二十里”。后称乃东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