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成郡
东晋孝武帝侨置,侨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移治均(今湖北丹江口市)。北周废。
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襄阳县(今襄樊市襄阳区)。属扬州。南朝宋改为实土,治义成县(今丹江口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地。属雍州。西魏改“成”为“城”。北周废。
东晋孝武帝侨置,侨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移治均(今湖北丹江口市)。北周废。
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治襄阳县(今襄樊市襄阳区)。属扬州。南朝宋改为实土,治义成县(今丹江口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地。属雍州。西魏改“成”为“城”。北周废。
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二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6武德县:故大斛关“在县北 一百六里大行山上”。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北,为太行山险隘处。
又名横水、龙门水。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谷郡且居县:“阳乐水出东南,入沽。”《水经·沽水注》:鹊谷水“有二源,南即阳乐水也,出且居县。《地理志》曰,水出县东南,流径大翮山、小翮山北
1943年10月由牡丹江、东安、间岛三省合并改置,公署驻牡丹江市(今黑龙江牡丹江市)。1945年6月裁撤,改设东满省(包括牡丹江、东安二省)和间岛省。8月废。
东汉建安二十一年(216)刘备置,属固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开县南二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7开州开江县:蜀先主置汉丰县,“以汉土丰盛为名”。三国蜀汉属巴东郡。西晋废,后复置。北周武帝时改为永宁县。古县名。东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的东北边缘。西南距中北暗沙约6海里,东南距隐矶滩10海里多,是中沙群岛中延伸最长、面积最大的暗沙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比微暗沙。
北宋置,属新明县。在今四川岳池县西二十里。开禧三年 (1207) 升为和溪县。(1)在福建省南靖县西北部、九龙江西溪上游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和溪,人口 1590。因有四大坑
在今辽宁盖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盖州卫: 陡松岭 “在城南百里。又南十里为猫儿岭”。
①亦名乞伏袁池。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之黄旗海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池水吐纳川流,以成巨沼,东西二里,南北四里。北对凉川城之南池,池方五十里,俗名乞伏袁池。”②在今山东济宁市南
即四望山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三十里大峡口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西汉神爵元年(前61),赵充国击西羌,至金城渡河。“遣骑候四望陿中,亡虏”。
即今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之独龙江。 夏瑚 《怒俅边隘详情》: “查㑋江系从藏属擦瓦龙地流入,自色赖汪以上为上江。以下为下江,拉打阁以下为江尾, 㑋言呼为独龙汪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