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兴县
东汉建安六年(201)置,属巴东属国都尉。治所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丹兴县“出名丹”。三国蜀汉后废。
古县名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刘璋置。治今重庆市黔江区,隶巴东属国。三国蜀汉属涪陵郡。西晋初废。
东汉建安六年(201)置,属巴东属国都尉。治所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丹兴县“出名丹”。三国蜀汉后废。
古县名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刘璋置。治今重庆市黔江区,隶巴东属国。三国蜀汉属涪陵郡。西晋初废。
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白朗宗。1960年改设白朗县,今驻地为洛江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白朗县觉洛。1960年与杜穷、旺丹二宗合并,改置白朗县。
①一名额布图河。即今新疆乌苏县西古尔图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“额布图岭,准语,额布图,顺适之谓。发泉东北流为额布图河。”②在今新疆阿勒泰市西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 “额尔齐斯河西
在今陕西定边县西南九十里。清康熙《延绥镇志》卷1:三山堡,“宋盐池地三山儿。明参将岳嵩退保,余子俊撤砖井兵守之。成化九年始增筑,设在山畔,系次冲中地。……今裁并定边营”。
即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酃县“云秋水”条下:“又沔渡江,在县西南(按,应为县东)。源出万阳山,流入茶陵州境,谓之洮江。亦合洣水。”
明洪武四年(1371)改广兴府置,直隶京师。治所在广德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、郎溪二县地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废广德县入州。清属安徽省。1912年废州为广德县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
衢江支流。即今浙江衢县南乌溪江。源出福建浦城县东北,北经龙泉、遂昌二县入衢县,于衢州市东入衢江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谷水又东,定阳溪水注之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衢州府西安县:“东有定阳溪,一名东
亦作里楮河。即今四川理塘、木里县境之里塘河(木里河),为雅砻江支流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里楮河“在里塘门首。河源出瓦述长垣蒙了沙,向东南流,至眉目喇卡哈雅入内地”。
一作石罗子。即今伊朗东南部设剌子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失剌思“近撒马尔罕。永乐十一年遣使偕哈烈、俺的干、哈实哈儿等八国,随白阿儿忻台入贡方物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七里,故半山寺后。《晋书·袁宏传》:东晋谢安为扬州刺史,袁宏出为东阳郡守,“乃祖道于冶亭”。《宋书·王敬弘传》:南朝宋元嘉六年(429),王敬弘辞尚书令东还,“车驾幸冶亭,饯送”。皆为
在今云南呈贡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晋宁州归化县:交七浦在“县(治今化城)东北二十里。广二百余亩。《志》云, 滇池之下流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