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高县

临高县

唐开元元年 (713) 改临机县置,属崖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北。贞元七年 (791) 改属琼州。北宋移治今临高县西南。南宋绍兴初移治今临高县。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。明初属琼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琼崖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88年划归海南省。


在海南省海南岛西北部,东北临琼州海峡,西北濒北部湾。省直辖行政单位。面积1317平方千米。人口41.6万。辖11镇。县人民政府驻临城镇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始建毗善县,治今临城镇西北,属儋耳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毗善县改为富罗县,属儋州;同年立临机县,治今临城镇东北。开元元年(713年)改临机县为临高县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毗耶山“县西北十里。山有兽如虎,俚人呼为毗耶,故名。一名高山,县名临高以此”。五代南汉废富罗县,将其部分归入临高县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年)移治莫村(今临城镇)。1914—1920年属琼崖道。1948年属海南特别行政区。1950年后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。1959年并入澄迈县。1961年复分出。1988年后属海南省。地属琼北台地。属北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甘蔗、橡胶、胡椒、香茅、椰子、咖啡等。林木以桉树为主。渔业发达,新盈、调楼为两大渔港。“临高乳猪”和“新盈鱿鱼”为著名特产。工业有制糖、化纤、农机、制盐、建材、陶器、食品、粮食加工等厂。临高木偶戏独树一帜,颇具特色。西线高速公路经县境北部。有临高角等旅游地,纪念海南解放热血丰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什邡堂邛陶窑址

    在今四川邛崃市南二里南河乡什邡堂。早在南朝时,邛崃等地即设有瓷窑,烧青瓷,称为邛窑。至唐极盛。现存大小窑包十三座,各种窑具和陶瓷残片堆积如山。1936年曾被军阀乱掘盗卖,致使邛窑遗物流出国外。据198

  • 牡丹坪

   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八十里长平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5永康军:牡丹平,“自青城之长平山,扪萝而上, 由鸟道三十里许,有平阜数十亩,高树蔽天,春深先花后叶,状如芙渠,香类牡丹”。

  • 九松山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二十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九松山,“康熙四十五年,圣祖仁皇帝巡幸经此,见山有松九株,遂赐名九松山。建庵曰朝天”。

  • 蒙笼渠

    西汉武帝时建,在今陕西兴平市东渭水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右扶风郿县: “成国渠首受渭,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。” 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 (盩厔)县北有蒙茏渠,上承渭水于郿县东,径武功县为成林渠。”

  • 汨罗江

    即今湖南汨罗市境之汨罗江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湘水又北,汨水注之。水东出豫章艾县桓山,西南径吴昌县北……又西径罗县北……水亦谓之罗水。……汨水又西径汨罗戍南,西流注于湘。”《史记集解》引应劭曰:“汨水

  • 来凤驿

    即今四川璧山县南来凤镇,为成渝通衢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3重庆府:来凤马驿“在治西一百五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二》:来凤马驿“在壁山县东南五十里。去巴县五十里。旧属巴县,明成化后改属永川”。

  • 双店镇

    亦作双甸。今江苏如东县西双甸镇。清嘉庆《如皋县志》卷2:双店镇在“东六十里”。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北部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店,人口3000。曾有两店铺,故名双店。1957年建

  • 贯河镇

    又名灌河镇。金置,属交河县。在今河北泊头市西黄屯。

  • 白望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东华山

    ①即今江苏丰县东南三十里华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丰县:东华山“亦曰华山,亦曰小华山。周十余里。土山也。明嘉靖五年,以河患移县治此。三十一年复还旧治”。②在今江西永新县城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