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陕西宝鸡至双石铺(今凤县)。长106.2公里。为陇海铁路支线。1938年建成。1945年被拆除。
亦译作溜洋国。本元之北溜国。在今马尔代夫。《明史,外国传七》: “溜山,自锡兰山别罗里南去,顺风七昼夜可至; 自苏门答剌过小帽山西南行,十昼夜可至。永乐十年,郑和往使其国。十四年,其王亦速福遣使来贡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内。《渚宫旧事补遗》: “湘东王绎于子城中造湘东苑。穿池构山,长数百丈,植莲浦中,缘岸杂以奇木。”
①唐改鄚州置,治所在莫县 (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、任丘二市及清苑、文安等县地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开元十三年以 ‘鄚’ 字类 ‘郑’ 字,改为莫。” 北宋辖境渐缩,并移
五代唐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小剑山下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长兴元年(930),董璋“复于剑门北置永定关,布列烽火”。
①即今湖南炎陵县东南四十里水口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酃县图:县南有水口墟。②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南三十里连江滨水口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阳山县图:县东南有水口墟。③即今广东惠阳市(淡水镇)东北,东
1913年于兴和城置,属直隶兴和道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北县。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西北部。属张家口市。面积 4231.6 平方千米。人口37.2万。辖4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
又名晋王山。在今江苏六合县南六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开皇九年 (589),“晋王广帅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”。即此。
1943年8月日伪改晋北政厅置,治所在大同市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山阴、应县、浑源、灵丘等县以北地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废。
即今辽宁宽甸满族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古楼子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宽甸县图:西南有鼓楼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10:宽甸县古楼子产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