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燕县

东燕县

①西晋末改燕县置,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。东晋、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。北朝属东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胙城县。

②北魏置,属陈留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。北齐废。


古县名。西晋末改燕县置,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。东晋十六国时为东燕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胙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浒堡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下浒镇。明嘉靖中移延亭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下浒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福宁州:“有延亭巡检司,后移下浒堡。”即此。

  • 将军墓

    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一百里将军墓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邢台县图: 西北有将军墓。

  • 枋山

   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枋山乡。据钟桂兰等纂 《屏东县志》 说: “枋山二字土音即枋山,传系古代枋山村附近崩山次头山突告崩裂,因而得名。以崩山字义不雅,改称枋山。” 日本占领期间设枋山庄。1945年抗日战

  • 庙坝场

    即今四川富顺县北一百里庙坝镇。民国《富顺县志》 卷3: 庙坝场 “东距县一百里。东连隆邑,北接内江,东北极边,悬为一角”。

  • 柯水

    即今浙江东部钱塘江下游支流曹娥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上虞县: “柯水东入海”,即此。

  • 岱宗

    即泰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古以为诸山所宗,故称 “岱宗”。《尚书· 舜典》 说: 帝舜“东巡狩,至于岱宗”。《史记· 五帝本纪》 说,黄帝曾登 “岱宗”。即此。《封禅书》: “岱宗,泰山也。”即泰山。

  • 汉玫县

    南齐置,属涪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。后废。

  • 桑丘

    ①战国燕邑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武侯七年 (前389),“伐齐,至桑丘”。又 《六国年表三》: 齐康公二十五年 (前380)“伐燕,取桑丘”。即此。②战国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原县西。

  • 甘南县

    1933年改甘南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甘井子(今黑龙江省甘南县)。1945年改属嫩江省,1949年又划归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西部,东临嫩江,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。属齐齐哈尔市。面积 4792 平方

  • 隍城岛

    古名乌湖岛、呜呼岛。亦作黄城岛。在今山东长岛县北之北隍城岛和南隍城岛。为今庙岛群岛之最北者。光绪 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 作南隍城岛、北隍城岛。为黄海、渤海分界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