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下洼镇

下洼镇

1946年置,即今山东沾化县西下洼镇。


(1)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部、教来河东岸。面积273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洼,人口 2220。清康熙年间建村,取名波罗素他拉。1910年以地势低洼而改名为下洼。1949年属第十区,1956年设下洼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稻、玉米、高粱、小麦。有塑编、综合加工、农机修理等厂。111国道经此。(2)在山东省沾化县西部。面积149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下洼村,人口4100。明永乐年间由河北枣强县移民立村。因此处地势低洼,夏季积水,故称夏洼。该村大于周围村庄,习称大下洼。镇境解放后划归沾化县。1950年并入永丰区,1952年设下洼镇。1958年改为下洼公社,1984年改置下洼镇。2001年永丰镇并入。沟盘河、秦口河、傅家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印刷、铁、窑等厂及建筑公司等。永馆、滨东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武营

    在今宁夏平罗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镇:灵武营“在镇北百里。正统十一年建营于此,为北面之蔽”。

  • 圣堂墟

   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三十里圣堂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46:恩平县有圣堂墟。

  • 汇宗寺

    俗称东大仓。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城北三里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,宴赉蒙古喀尔喀等部王公于此,从诸部所请,即其地建寺,命百二十旗各一僧居之,赐额曰汇宗,御制碑文记其事。后因建善因寺于其侧,俗呼汇宗为旧庙

  • 兖水

    即济水。亦作沇水、泲水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东郡垣县: “有王屋山,兖水出。” 兖亦作沇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沇水,东流为济,入于河。” 又兖州,《史记·夏本纪》 作沇州。古水名。即沇水、济水。《

  • 顺元路军民安抚司

    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。明隆庆三年(1569) 程番府移治于此,改置贵阳府。

  • 方石岭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南宋景炎二年(1277),文天祥自永丰引兵还兴国,蒙古将李恒“穷追天祥方石岭。巩信拒战,箭被体,死之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:方石岭在“府南百里

  • 思琅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下琅一带。北宋改为思浪州。唐邕州羁縻州,治今越南高平省下琅一带。五代后地入交趾。

  • 下湖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下湖“在钱塘门外,其源出于上湖”。南宋淳祐七年(1247),西湖水涸,曾引天目山水经余杭塘河入下湖,再用水车输入西湖,以救干旱。宋林逋有《上湖闲泛舣舟石函因过

  • 波水

   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。《尚书· 禹贡》 豫州: “荥、波既潴,道荷泽,被盟猪。” 《周礼·职方氏》: 豫州 “其浸波、溠”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 波水“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,俗谓之歇马岭。……又南,分三川于白

  • 三川河

    又称清水河。黄河支流。在山西省中西部。由北川河、东川河、南川河汇合而成。主源北川河源于方山县北部赤坚岭,三川汇合后向西流至柳林县石西河口西侧入黄河。长143千米,流域面积4161平方千米。水土流失严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