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达隘
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永春县:上达隘在“县西南二十余里白芒坑山后。相近有高平隘,路出安溪打鼓岭,俱嘉靖初筑以拒贼”。
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永春县:上达隘在“县西南二十余里白芒坑山后。相近有高平隘,路出安溪打鼓岭,俱嘉靖初筑以拒贼”。
明置,在今四川纳溪县南三十里永宁河西岸渠坝乡。
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中山小学内。建于唐大中十三年 (859)。幢高9.30米。现存二十一级,各级均有雕刻,内容为莲瓣、狮首、蹲狮、力士、海浪、郡主礼佛图,幢身刻陀罗尼经,并有题记、捐款人姓名及建幢年代。1
又作巴浪宗。即白朗宗。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。见“白朗县”。
即今湖南衡南县 (衡阳市) 南六十六里松柏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二十二里方家窑。依崧子浦为市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方家窑镇“相传方正学后裔业陶于此,故名”。清嘉庆十三年(1808)镇上永安桥建成,曾易名永安。后复名方家窑。
即漂榆津。在今天津市东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“清河又东径漂榆邑故城南,俗谓之角飞城。《赵纪》云,石勒使王述煮盐于角飞,即城异名矣。”
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五十里长江中,东接芜湖市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 泰始二年 (466) “以攸之为宁朔将军、寻阳太守,率军据虎槛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太平州: 虎槛洲 “在繁昌县东五十里。宋沈攸之、
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顺宁府: 虎墟河 “在府北百九十里阿城旧村之南,以河旁旧有虎穴而名。其水流入黑惠江”。
①古称长江自南郡(今湖北西部)以下为下江。 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王莽地皇三年(22),绿林义军“王常、成丹西入南郡,号下江兵”。②长江上游地区的云南、贵州、四川各省人民泛称长江下游的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
即今云南巧家县南八十里蒙姑乡。1916年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巧家县南有蒙姑。“蒙姑” 系彝语 “呣咕” 的讹写,意为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