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黔娄不慕荣利

黔娄不慕荣利

汉.刘向《列女传.鲁黔娄妻》:“其妻曰:‘昔先生,君尝欲授之政,以为相国,辞而不为,是有馀贵也;君尝赐之粟三十钟(钟是古量单位,一说十釜为一钟。晋杜预注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“釜十则钟”,说是六斛四斗),先生辞而不受,是有馀富也。彼先生者,甘天下之淡味,安天下之卑位,不戚戚于贫贱,不忻忻于富贵,求仁而得仁,求义而得义,其谥为‘康’,不亦宜乎?’”

又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.黔娄先生》:“黔娄先生者,齐人也,修身清节,不求进于诸侯。鲁恭公闻其贤,遣使致礼,赐粟三千钟,欲以为相,辞不受。齐王又礼之,以黄金百斤聘为卿,又不就。著书四篇,言道家之务,号《黔娄子》。终身不屈,以寿终。

春秋时,齐人黔娄修身洁行,不慕荣利。他生前,鲁恭公知其贤德,派遣使臣,赐粟三千钟,欲聘为相,辞而不受;齐王赐金百斤,欲聘请他为上卿,又坚辞不就:由此可见他为人清廉。他死后,袍无罩衣,被不蔽体:由此可见他毕生清贫。曾子来吊丧,提出把被斜遮,以不致使首足暴露。其妻指出:先生生而不邪,若死而邪之(邪在此通斜,双关语),这就违背了他平生的意志:又由此可见他平生的清正。

后因以“黔娄”作为安贫乐道,不追求名利的典型。又常以“黔娄”比喻贫士。

晋.陶潜《咏贫士》诗:“安贫守贱者,自古有黔娄。”唐.白居易《赠内子》:“贫中有等级,犹胜嫁黔娄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抵掌而谈

    喻谈话时极为欢洽。《战国策.秦策一》:“(苏秦)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谈,赵王大悦。”抵:侧击。抵掌:侧手击掌,或说抵掌犹据掌,即以一手覆按另一手的手掌。偏正 形容毫无拘束地畅谈。柳亚子《〈燕子龛

  • 一字褒

    晋.范宁《谷梁传集解序》:“一字之褒,宠逾华衮之赠,片言之贬,辱过市朝之挞。”《文选》卷四五晋.杜预《春秋左氏传序》:“《春秋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”《春秋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。后以“一字

  • 陶令无弦

    同“琴上无弦”。清曹溶《卜算子.题琴师隐庵画像》词:“陶令无弦太寂寞,辜负樽中绿。”

  • 燕颔虎颈,飞而食肉

    颔( ㄏㄢˋ hàn ):下巴颏。 形容相貌威武,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。语出《后汉书.班超传》:“超问其状,相者指曰:‘生燕颔虎颈,飞而食肉,此万里侯相也。’”明.李清《檮杌闲评》二〇回:“小山道:

  • 湔衣

    同“湔裙”。唐张说《晦日》诗:“晦日嫌春浅,江浦看湔衣。”【词语湔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湔衣

  • 讴歌顺人

    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尧崩,三年之丧毕,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,天下诸侯朝觐者,不之尧之子而之舜;讼狱者,不之尧之子而之舜;讴歌者,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,故曰,天也。夫然后之中国,践天子位焉。”顺人,顺应

  • 文章扫地

    《文选》卷三十六南朝梁.任彦升(昉)《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》其一:“百王之弊,齐季斯甚,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”唐.李善注:“言衣冠制度、礼乐、轨仪,皆见废弃,故无余也。班固《汉书.赞》曰:‘秦灭六国,

  • 救灾恤邻

    《左传.僖公十三年》:“晋荐饥(荐,数,重,一再;荐饥,禾麦连年不收),使乞籴于秦。秦伯谓子桑(公孙枝,字子桑,为秦大夫。秦伯,即秦穆公):‘与诸乎?’对曰:‘重施而报,君将何求?重施而不报,其民必携

  • 水佩风裳

    唐李贺《苏小小墓》诗:“风为裳,水为佩。”本写美人妆饰。后以泛指美姿风韵。宋姜夔《念奴娇》词:“三十六陂人未到,水佩风裳无数。”此写荷叶、荷花。并列 水作佩饰,风为衣裳。本描写美人的装饰,后亦用以形容

  • 徒负虚名

    见“徒有虚名”。李劼人《大波》卷3:“这样无大志的人,~,发生不到作用,应当不予重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