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麒麟楦

麒麟楦

唐.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九引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。或问之,曰:‘今假弄麒麟者,必修饰其形,覆之驴上,宛然异物。及去其皮,还是驴尔。无德而朱紫,何以异是!’”

所谓麒麟楦,指的就是填塞麒麟外形的中间的驴子,空有麒麟之表,内中实际上还是驴。后因用以比喻虚有其表的人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二十七《自嗟》:“残骸皆作麒麟楦,旧友仍非处士牙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广记》 卷二六五引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唐衢州盈川县令杨炯词学优长,恃才简倨,不容于时。每见朝官,目为麒麟楦许怨。人问其故, 杨曰:‘今��乐假弄麒麟者, 刻画头角,修饰皮毛,覆之驴上,巡场而走。及脱皮褐,还是驴马。无德而衣朱紫者,与驴覆麟皮何别矣!’”

【今译】 唐代衢州盈川县令杨炯富于学识,恃才高傲,与时世格格不入。每当见到朝官,杨炯则有怨怒,把他们看作是披麒麟皮的驴。别人问其原因,杨炯解释说:“如今嬉乐时假扮麒麟,都是刻画修饰,做麒麟头角,皮毛的样子,然后披在驴的身上,绕场而走。等到揭去麒麟皮,驴仍旧是驴。德操低下而位居高官,身着朱紫的,跟驴披上麒麟皮有什么区别昵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徒有其表而无真才实学。

【典形】 画麒麟、麒麟楦、楦麒麟。

【示例】

〔画麒麟〕 唐·杜甫《赠王二十四侍御契》:“要闻除猰㺄, 休作画麒麟。”〔麒麟楦〕宋·陆游《自嗟》:“残骸皆作麒麟楦,旧友仍非处士牙。”

〔楦麒麟〕 清·钱谦益《赠侯商丘若孩》之四:“世事但堪图鬼魅,人间只解楦麒麟。”


【词语麒麟楦】  成语:麒麟楦汉语词典:麒麟楦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南珠

    东汉.郭宪《洞冥记》卷二:“味勒国在日南,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,宿于鲛人之宫,得泪珠,则鲛人所泣之珠也。”日南珠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宝珠。相传味勒国在日南方,那里的人身高七尺,发长及踵,常骑象下海取宝,宿

  • 乘槎天上

    同“乘槎河汉”。宋邓肃《南歌子》词:“阑干西角下银潢,我欲乘槎天上,泛寒光。”

  • 刻骨铭心

    唐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后以“刻骨铭心”谓永志不忘。元刘致《端正好.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万万人感恩知德,刻骨铭心。”见“铭心刻骨”。唐晓玲《单教楼里的皮尔·卡丹们》:“留吧

  • 玄圃

    同“悬圃”。宋曹勋《点绛唇》词:“山头雨,散成清露。玛瑙生玄圃。”宋 王之理《洞仙歌.范丞相夫人生日》词:“玉楼玄圃,旧是神仙伴。”【词语玄圃】   汉语大词典:玄圃

  • 平原赋

    晋.陆机《陆机集.叹逝赋.序》:“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,或凋落已尽,或仅有存者。余年方四十,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,昵交密友亦不半在。或所曾共游一途,同宴一室,十年之内,索然已尽。以是思哀,哀可知矣

  • 卞泣

    同“卞和泣玉”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诸贤渡江》:“君门远,冯歌卞泣,泪向暗中零。”【词语卞泣】   汉语大词典:卞泣

  • 投泥玉

    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琬琰之玉,在洿泥之中,虽廉者弗释。”圭,古代帝王、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所用的上尖下方的玉制礼器。琬,上端园的玉圭;琰,上端尖的玉圭。投弃于泥污中的玉受到污染,后用以比喻贤人遭受毁伤。

  • 梦赤龙

    参见:赤伏符

  • 蒲质

    源见“蒲柳姿”。指孱弱的体质或微贱之身。常作谦词。明高濂《玉簪记.设计》:“念蒲质自甘弃捐,又何须雅念勤劳。”【词语蒲质】   汉语大词典:蒲质

  • 声色并厉

    见“声色俱厉”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敦~,欲以威力使从己。”【词语声色并厉】  成语:声色并厉汉语大词典:声色并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