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鲁隐观鱼

鲁隐观鱼

左传.隐公五年》:“五年春,公将如棠观鱼者(如,往;棠,鲁地名。《史记.鲁周公世家》作‘观渔于棠’,《榖梁传》说‘鱼,卑者之事也。公观之,非正也’,可见古‘鱼’通‘渔’。观鱼者,即观捕鱼与赏鱼之事以为游乐)。臧僖伯(即臧彄,鲁孝公子,字子臧)谏曰:‘凡物不足以讲大事(讲,谋,筹度去做;大事,指有关祭祀、政务、兵戎等事),其材不足以备用(此用亦指供大事之用),则君不举焉(举,实行,行动)。……公曰:‘吾将略地焉(略地,视察边境;棠在鲁、宋交界,故以此为借口)。’遂往,陈鱼而观之(此指陈列玩赏各种鱼类品种)。僖伯称疾不从。”

春秋时,鲁隐公要到棠地去观鱼游乐。臧僖伯认为,观渔赏鱼是戏乐之事,既然不用之于祭祀、军备车服等大事,就不应随便出外闲逛。鲁隐公以视察巡行为借口,不听僖伯的谏说,仍然到棠观鱼去了。后因用为君主游乐之典。

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一:“卫懿好鹤(见‘乘轩鹤’),鲁隐观鱼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挂扶桑枝

    《山海经.海外东经》:“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在黑齿北。居水中,有大木,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。”扶桑,神木名,传说日出其下。据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说,“日出于旸谷,浴于咸池,拂于扶桑,是谓晨明。”挂

  • 杨朱岐路

    源见“杨朱泣歧路”。岐,通“歧”。喻指纷乱的世道。清朱彝尊《寄表弟查客》诗:“杨朱岐路见不悲,阮籍穷途恸何益?”

  • 东山之志

    源见“东山再起”。指隐居的念头。唐王维《与工部李侍郎书》:“时与风流儒雅之士,置酒高会,吟咏先王遗风,翛然有东山之志。”偏正 想隐居的意愿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虽受朝寄,然~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

  • 苍梧痛

    源见“苍梧龙去”。对帝王之死的伤恸。清黄遵宪《乌之珠歌》:“六宫共抱苍梧痛,万国还惊白柰簪。”

  • 斗酒彘肩

    参见“鸿门彘肩”。【典源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张良至军门,见樊哙。樊哙曰:‘今日之事何如?’良曰:‘甚急。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’哙曰:‘此迫矣,臣请入,与之同命。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

  • 立男

    同“立子”。汉蔡邕《被收时表》:“臣年四十有六,孤特一身,前无立男,得以尽节王室,托名忠臣,死有馀荣。”【词语立男】   汉语大词典:立男

  • 寒鸱得腐鼠

    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喻庸人俗辈得到凡俗的权势利禄。宋韩琦《腊日出猎近郊》诗:“不似寒鸱得腐鼠,傲然有视鸳雏吓。”

  • 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

    瓮:坛子。鳖:甲鱼。 表示捕捉的对象绝对跑不了,一伸手就能捉到。 比喻办成某事确有把握。 元明时熟语。语出《五灯会元.五三.枢密徐俯居士》圆悟答徐俯曰:“瓮里何曾走却鳖。”后多引作〔瓮中捉鳖,手

  • 柬箭不折

    束,捆系。若干箭捆在一起则不易折断。比喻众人同心同德,团结一致则坚不可摧。事出北魏时鲜卑人阿豺。阿豺,无字,辽东鲜卑吐谷浑后人,继兄车骑将军树洛干而立,自号骠骑将军;又因部内多黄沙之地,数百里不生草木

  • 鸡口牛后

    原作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”。鸡口,鸡进食处;牛后,牛排便处。意谓宁可为小国之君以保持自主,不愿作大国附庸而受制于人。或作“宁为鸡尸,无为牛从”。公元前333年,苏秦说服燕、赵、楚、齐四国推行合纵政策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