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首尾相应

首尾相应

首尾:即前后。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,互相接应。后泛指前后互相呼应。出自唐末五代人杜洪、钟传的事迹。杜洪,原为鄂州(今湖北武汉)伶(líng玲)人(即戏剧演员)。钟传,洪州高安(今江西高安)人,原为豫章地区的低级武吏。在唐末藩镇混战中,二人分别纠集了自己的势力。中和二年(883年)钟传逐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,占领了洪州,被唐僖宗任命为镇南节度使。光启二年(886年)杜洪也乘虚进入鄂州,自称节度留后,也被唐僖宗拜为节度使。后来二人都遭到了杨行密的袭击。为了摆脱杨行密,他们便互相协同,首尾相应,并同时向朱温求救。后来在朱温的帮助下,大败杨行密。

【出典】:

旧五代史》卷17《梁书十七·杜洪传》231页:“及为杨行密所攻,洪、传首尾相应,皆遣求援于太祖,太祖遣朱友恭赴之,大破淮寇于武昌,二镇稍宁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洪迈《容斋五笔·绝句诗不贯穿》:“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,尝立一说云:‘老杜近体律诗精深妥帖,虽多至百韵,亦首尾相应,如常山之蛇,无间断龃龉处。’” 元末明初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84回:“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,首尾相应,循环无端,如此则不愁地理生疏。” 清·张廷玉等撰《明史·刘应节传》:“如其不然,集兵三十万,分屯列戍,使首尾相应,此百年之利也。”


主谓 ①作战时军队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援。语本《孙子·九地》:“故善用兵者,譬如率然;率然者,常山之蛇也。击其首则尾至,击其尾则首至,击其中则首尾俱至。”《明史·刘应节传》:“集兵三十万,分屯列戍,使~,此百年之利也。”△多用于描述战事方面。 →首尾相救 ↔声东击西②诗文前后关联,互相呼应。宋·洪迈《容斋五笔·绝句诗不贯穿》:“老杜近体诗,精深妥帖,虽多至百韵,亦~,如常山之蛇,无间断龃龉处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称赞诗文的结构严谨。→前后照应 ↔虎头蛇尾。 也作“首尾相赴”、“首尾相援”。


【词语首尾相应】  成语:首尾相应汉语词典:首尾相应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刑之属三千,其罪莫大于不孝

    五刑:秦以前指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五种刑法。 五刑的律例有三千条,其中罪行没有大过不孝的。 古代认为子女不孝是罪大恶极。语出《孝经.五刑章》:“子曰:五刑之属三千,而罪莫大于不孝。”《资治通鉴.梁

  • 卓氏琴

    源见“琴挑文君”。喻男女深情相爱。唐许浑《赠炼师》诗:“莫比班家扇,宁同卓氏琴?”

  • 没字碑

    没有刻上文字的碑。比喻虚有仪表而腹无文墨的人。为五代后唐时期人们对崔协的蔑称称呼。崔协(?-929年)字思化,贝州清河(今河北清河)人。唐末进士及第,曾任度支巡官、渭南尉、直史馆等职。后梁时,官至吏部

  • 共弊

    同“共敝”。弊通“敝”。唐张籍《赠殷山人》诗:“同袍还共弊,连辔每推先。”【词语共弊】   汉语大词典:共弊

  • 折屐

    《晋书.谢安传》:“时苻坚强盛,疆场(疆界,边疆)多虞,诸将败退相继。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,所在克捷……坚后率军,号百万,次于淮肥(即淮水、淝水),京师震恐……玄等既破坚,有驿书至,安方对客围棋

  • 跨鹤游

    同“跨鹤扬州”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淮泊》:“那里有缠十万,顺天风跨鹤闲游!”清唐孙华《维扬舟中作》诗:“胜事人传跨鹤游,客囊羞涩滞扬州。”

  • 荆鬼越?

    ?( ㄐㄧ jī 基),迷信鬼神吉凶。古代楚国人的习俗怕鬼,越国人的习俗迷信。《吕氏春秋.异宝》:“荆人畏鬼,而越人信?。”《列子.说符》:“楚人鬼而越人?。”张湛注:“?,祥也,信鬼神与?祥。”

  • 死不旋踵

    《战国策.中山》:“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,将帅为父母,不约而亲,不谋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旋踵:旋转足后跟,表示后退。形容不避艰难,毅然前行,纵使冒死也不畏惧,不后退。《后汉书.党锢列传.李膺传》

  • 卧龙

    同“卧牛衣”。龙,指龙具,即牛衣。唐戎昱《上湖南崔中丞》诗:“举世尽嫌良马瘦,唯君不弃卧龙贫。”《三国志.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亮字孔明,琅邪 阳都人也……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

  • 峭涧

    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:“董阏于为赵 上地守,行石邑山中,涧深,峭如墙,深百仞,因问其旁乡左右曰:‘人尝有入此者乎?’对曰:‘无有。’曰:‘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入此者乎?’对曰:‘无有。’‘牛马犬彘尝有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