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谢公携妓东山”。清袁枚《答杨笠湖》书:“卢相家无妾媵,卒为小人;谢安挟妓东山,卒为君子。”
《诗.大雅.皇矣》:“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”郑玄笺:“赫,怒意。”斯,语助词。后因以“赫斯”形容帝王盛怒;亦形容帝王威武奋发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论仙》:“人君有赫斯之怒,芟夷之诛。”《三国志.魏高贵乡公
《书.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孔颖达疏:“此是战时牛马,放牧之,示天下不复乘用。”周武王伐商纣之后,把作战用的牛马放归牧于山野,表示不再乘用。后因为罢战休兵
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天问》: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”东汉.王逸注:“言月中有菟,何所贪利,居月之腹而顾望乎?”菟,一作兔。神话传说月中有兔,左右顾望。后遂用为咏月之典。唐.韩愈
指孔子弟子中才德出众者。七十,是举成数而言。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:“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或作七十二人。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,盖三千焉,身通六艺者七十有
同“然***”。清严绳孙《烟雨渡江》诗:“我欲然犀照幽渚,梦魂犹自怯潺湲。”黄人《〈小说林〉发刊词》:“或墨驱尻马,贡殊域之瓌闻;或笔代然犀,影拓都之现状。”【词语然犀】 汉语大词典:然犀
《孟子.尽心》:“如追放豚,既入其苙,又从而招之。”后以“入苙”喻陷入圈套、牢笼。明张居正《答宣大巡抚吴环洲》:“犬羊嗜利畏威,终当入苙;鸣泉公亦有方略者,谅不致损威起侮也。”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
同“守株待兔”。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“世易俗异,事埶舛殊,不能通其变,而一度以揆之,斯契船而求剑、守株而伺兔也。”宋黄庭坚《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》诗:“守株伺投兔,岁晚将何获?”
同“戏彩堂”。宋李弥逊《阮郎归.硕人生日》词:“戏莱堂上两庞眉,何妨举案齐。”
同“禹鼎”。清 杨潮观《快活山樵歌九转》:“也不见揶揄山鬼路逢迎,也不见禹王的神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