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夔一足”。《中国现在记》一回:“一夔已足,世上哪里有兼全的事。”主谓 夔:传说舜时有才华的乐官。比喻只要有真才实学,一个也就够了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‘乐正夔一足(脚),信
同“诒燕”。唐李德裕《黠戛斯朝贡图传序》:“臣伏思太宗往日之惧,致我唐百代之隆,则圣祖诒谋,可谓深矣。”【词语诒谋】 汉语大词典:诒谋
源见“种玉”。比喻缔结姻缘。《金瓶梅词话》九一回:“姻缘本是前生定,曾向蓝田种玉来。”主谓 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载,杨公汲水做义浆,让过路人解渴。有一行者就饮后,把一斗石子给杨公,叫他种到高地石头上,说
源见“邹衍谈天”。指雄才善辩的人。清曾国藩《洲岷樵》诗:“因君寄语谈天客,狂夫小言或微中。”
《景德传灯录.道一禅师》:“邓隐峰辞师,师云:‘什么处去?’对云:‘石头去。’师云:‘石头路滑。’对云:‘竿木随身,逢场作戏。’”谓悟道在心,不拘时地。后以“竿木逢场”谓随事应景。宋范成大《题湘山大施
源见“共工触柱”。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神。《淮南子.墬形训》:“共工,景风之所生也。”高诱注:“共工,天神也。人面蛇身,离为景风。”郭沫若《女神.女神之再生》:“上古时代。共工与颛顼争帝之一日,晦冥。”
《吕氏春秋.长见》:“晋平公铸为大钟,使工听之,皆以为调矣。师旷曰:‘不调,请更铸之。’平公曰:‘工皆以为调矣。’师旷曰:‘后世有知音者,将知钟之不调也,臣窃为君耻之。’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。是故
《史记.屈原列传》:屈原不见用于楚王,乃“至于江滨,被发行吟泽畔。”作《怀沙》之赋。“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。”“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,汉有贾生,为长沙王太傅,过湘水,投书以吊屈原。”战国时,屈原在
源见“鹡鸰在原”。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。脊令,同“鹡鸰”。清吴伟业《观蜀鹃帝剧有感》诗之二:“二月东风歌《水调》,脊令原上使人愁。”【词语脊令原】 汉语大词典:脊令原
源见“面缚舆榇”。表示宽大赦免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八引北齐魏收《檄梁文》:“当使焚榇而出,拂席相待。”【词语焚榇】 汉语大词典:焚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