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门可罗雀

门可罗雀

罗:张网捕捉。此典指门前冷落得可以张网捕捉麻雀。后以此典比喻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;或形容门前冷落,无人来访。司马迁撰写《史记·汲黯列传》最后评论说:像汲黯(àn岸)、郑庄那样贤良,有权势时宾客比以前多十倍以上,没有权势时就散走,何况一般人呢!下邽(guī规,今陕西渭南县东北)县翟(Zhái窄)公有这样的话,当初翟公担任廷尉(掌刑狱,最高司法长官),宾客来满门庭;及到落职家居,大门外冷落得可以张开罗网捕捉麻雀。翟公再起复为廷尉,宾客想要再去,翟公于是在大门外写上大字条幅说:“一个死亡一个活着,才知道交情真假;一个贫穷一个富有,才知道交情态度;一个尊贵一个卑贱,交情才能显露出来。”汲黯、郑庄也是如此,可悲啊!此典又作“翟公门”、“张罗”、“廷尉门”、“罗伤翟廷尉”、“一贵一贱”、“翟公罗”、“去翟”、“交态”、“生死论交”、“雀罗门”、“廷尉张罗”、“高门喧燕雀”、“置雀罗”、“门前可罗雀”、“雀罗廷尉”、“设罗门”、“罗雀”、“门堪罗雀”、“署门书”、“书门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0《汲郑列传》3113、3114页:“太史公曰:夫以汲(汲黯)、郑(郑庄)之贤,有势则宾客十倍,无势则否,况众人乎!下邦翟公有言,始翟公为廷尉,宾客阗(tiǎn田,充满)门;及废,门外可设雀罗。翟公复为廷尉,宾客欲往,翟公乃大署(书写)其门曰:‘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;一贫一富,乃知交态;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(xiàn现,同“现”)。’汲、郑亦云(如此),悲夫!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王褒《长安有狭斜行》:“势倾魏侯府,交尽翟公门。” 隋·李元操《鸣雁行》:“听琴旋蔡子,张罗避翟公。” 唐·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御史府中乌夜啼,廷尉门前雀欲栖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灰死韩安国,罗伤翟廷尉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黄金销铄素丝变,一贵一贱交情见。” 唐·骆宾王《夏日游德州赠高四》:“凄断韩王剑,生死翟公罗。” 唐·杜审言《赠崔融二十韵》:“雀罗争去翟,鹤氅竞寻王。” 唐·高适《邯郸少年行》:“君不见即今交态薄,黄金用尽还疏索。” 唐·杜甫《赠别何邕》:“生死论交地,何由见一人?” 唐·刘禹锡《有感》:“昨宵风池客,今日雀罗门。” 唐·李商隐《过故府中武威公旧庄》:“日落高门喧燕雀,风藏大树撼熊罴。” 宋·司马光《闲居》:“故人通贵绝相过,门外真堪置雀罗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答章传道见赠》:“门前可罗雀,感子烦屡扣。” 宋·苏轼《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》:“雀罗廷尉非当日,鸠杖先生愈少年。” 宋·苏轼《子由生日》:“遥知设罗门,独掩悬馨室。” 宋·陆游《村居》:“不恨闲门可罗雀,本知穷巷自多泥。” 金·元好问《寄西溪相禅诗》:“门堪罗雀仍未害,釜欲生鱼当奈何。” 清·钱谦益《雀罗》:“物情君自见,莫学署门书。” 清·黄鷟来《喜晤张谦斋》:“书门不肯同廷尉,然诺仍还重季心。”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21:“僮奴婢媪皆散,不半载,门可罗雀矣。” 清·康有为《胶旅割后》诗序:“散会谢客,门可罗雀矣。”


主谓 罗,张网捕捉。门前可以张网捕鸟。形容门庭冷落,宾客稀少。语本《史记·汲郑列传赞》:“始,翟公为廷尉,宾客阗门;及废,门外可设雀罗。”蔡敦祺《林则徐》上:“所以半年来小民送馆生意竟是~呢!”△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。→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↔门庭若市 户限为穿。 也作“门堪罗雀”、“门可张罗”。


【典源】《艺文类聚》卷十一引 《鬻子》曰:“禹投一馈而七起,曰:‘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,恐其留吾门也。’是以四海之士皆至。禹当朝廷,门可以罗雀。”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始翟公为廷尉,宾客闻门; 及废,门外可设罗雀。翟公复为廷尉,宾客欲往,翟公乃大署其门曰:‘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。一贫一富,乃知交态。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夏禹吃一次饭多次离坐,说:“我不担心天下贤士滞留在各地,只担心他们滞留在我门前。”因此,天下贤士都来报效夏禹。夏禹执政时,门前甚至可以张网捕雀。又汉代翟公当初任廷尉,宾客盈门。而当他被黜失势之后,就门前冷落,以至可设罗网捕雀了。后来翟公官复原位,宾客又想前来投靠,翟公在门上写了几行大字:“生死关头能看出交情的真假,贫富之别能看出交友的态度,贵贱之分能看出交情的深浅。”一般称引翟公之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门前冷落,无人造访; 也用以形容人情势利,世态炎凉。

【典形】 高门喧燕雀、交态薄、罗雀、罗伤翟廷尉、门堪罗雀、门前可罗雀、去翟、雀罗、雀罗门、雀罗廷尉、设罗门、生死论交、书门、署门书、廷尉门、廷尉张罗、一贵一贱、翟公罗、翟公门、翟氏门、张罗、置雀罗、门闲多鸟雀、罗网门前有、闲门任张罗、有雀尚廷尉、翟公冷落、空门雀罗、罗雀闲门、罗雀门庭、罗雀门冷、穷巷张罗、闲门罗雀、无雀张罗、无雀可罗、翟氏悲、雀罗张、雀有罗、张罗门、交态存、不署门、门前雀。

【示例】

〔高门喧燕雀〕 唐·李商隐《过故府中武威公旧庄》:“日落高门喧燕雀,风飘大树撼熊罴。”

〔交态〕 唐·高适《邯郸少年行》:“君不见即今交态薄,黄金用尽还疏索。”

〔罗雀〕 宋·陆游《村居》:“不恨闲门可罗雀,本知穷巷自多泥。”

〔罗伤翟廷尉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灰死韩安国,罗伤翟廷尉。”

〔门堪罗雀〕 金·元好问《寄西溪相禅诗》:“门堪罗雀仍未害,釜欲生鱼当奈何。”

〔门前可罗雀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答章传道见赠》:“门前可罗雀,感子烦屡叩。”

〔去翟〕 唐·杜审言《赠崔融二十韵》:“雀罗争去翟,鹤氅竞寻王。”

〔雀罗门〕唐·刘禹锡《有感》:“昨宵凤池客,今日雀罗门。”

〔雀罗廷尉〕 宋·苏轼《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》:“雀罗廷尉非当日,鸠杖先生愈少年。”

〔设罗门〕 宋·苏轼《子由生日》:“遥知设罗门,独掩悬馨室。”

〔生死论交〕 唐·杜甫《赠别何邕》:“生死论交地,何由见一人?”

〔书门〕 清·黄鷟来《喜晤张谦斋》:“书门不肯同廷尉,然诺仍还重季心。”

〔署门书〕 清·钱谦益《雀罗》:“物情君自见,莫学署门书。”

〔廷尉门〕 唐·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御史府中乌夜啼,廷尉门前雀欲栖。”

〔廷尉张罗〕 唐·刘禹锡《百舌吟》:“廷尉张罗自不关,潘郎挟弹无情损。”

〔一贵一贱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黄金销铄素丝变,一贵一贱交情见。”

〔翟公罗〕 唐·骆宾王《夏日游德州赠高四》:“凄断韩王剑,生死翟公罗。”

〔翟公门〕 北周·王褒《长安有狭斜行》:“势倾魏侯府,交尽翟公门。”

〔张罗〕 隋·李元操《鸣雁行》:“听琴旋蔡子,张罗避翟公。”

〔置雀罗〕 宋·司马光《闲居》:“故人通贵绝相过,门外真堪置雀罗。”


【词语门可罗雀】  成语:门可罗雀汉语词典:门可罗雀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蟹不如一蟹

    旧题宋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艾子行于海上,见一物圆而褊,且多足,问居人曰:‘此何物也?’曰:‘蝤蛑也。’既又见一物,圆褊多足,问居人曰:‘此何物也?’曰:‘螃蟹也。’又于后得一物,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,

  • 兰台风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三战国楚.宋玉《风赋》:“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,宋玉、景差侍。有风飒然而至,王乃披襟而当之,曰:‘快哉,此风!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!’”楚襄王与宋玉等游兰台宫,有风飒然吹来,楚王敞襟开怀,感到

  • 飞熊入梦

    西汉司马迁撰《史记.齐太公世家》:“吕尚盖尝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(音gān,求)周西伯(即文王姬昌)。西伯将出猎,卜之,曰:‘所获非龙非螭,非虎非罴;所获霸王之辅。’于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,

  • 白练题裙

    源见“书裙”。指友好间相互雅赏爱慕。清黄景仁《沁园春.王述庵先生斋头消寒夜宴即席赋呈》词之一:“书生意,感牛心分炙,白练题裙。”

  • 弓蛇杯酒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借指虚幻之物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藏春》:“似江皋珠佩相投,又谁知是弓蛇杯酒无凭。”

  • 郭伋还州

    同“郭伋待期”。唐李商隐《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》:“郭伋还州,尚不欺于童子。”

  • 案头萤

    同“案上萤”。清唐孙华《敬题先师朱昭芑先生遗像二十六韵》:“曾夸云际鹤,愧老案头萤。”

  • 祥荚

    源见“蓂荚”。古指象征祥瑞的蓂荚。唐郑愔《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》诗:“月满增祥荚,天长发瑞灵。”【词语祥荚】   汉语大词典:祥荚

  • 康伯

    同“韩康”。唐李贺《感讽五首》之四:“君平久不反,康伯遁国路。”【词语康伯】   汉语大词典:康伯

  • 针尖对麦芒

    主谓针的尖对着麦穗上的芒刺。比喻双方的尖锐对立。[例]两人都是火爆性情,凑到一块,意见不同,便是~。△多用于描写对立方面。→针锋相对 ↔针芥相投【词语针尖对麦芒】  成语:针尖对麦芒汉语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