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长笛吹裂

长笛吹裂

太平广记》卷二〇四“李暮”条引《逸史》:“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,近代无比。有故,自教坊请假至越州,公私更讌,以观其妙。时州客同会镜湖,邀李生湖上吹之。会中有一独孤生者。年老,久处田野,人事不知。时轻云朦胧,微风拂浪,浪波陡起。李生捧笛,其声始发之后,昏曀齐开(注:曀,天色阴沉多风),水木森然。坐客皆更赞咏之,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。独孤生乃无一言,会者皆怒。李生为轻己,意甚忿之。良久又静思作一曲,更加妙绝,无不赏骇,独孤生又无言。李生曰:‘公如是,是轻薄为复是好手?’独孤生乃徐曰:“公安知仆不会也?’李生更有一笛,拂拭以进,独孤视之,曰:‘此都不堪取执者,粗通耳。’乃换之,曰:‘此至入破必裂,得无吝惜乎?’李生曰:‘不敢。’遂吹。声发入云,四座震栗,李生蹙踖(音cùjí,心情紧张而惭愧)不敢动。及入破,笛遂败裂,不复终曲。李生再拜,众皆帖息,乃散。”

“入破”,是唐宋大曲的专用语。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,分别归入散序、中序、破三个大段,入破即为破这一段的第一遍。大曲的解数叫遍,一遍即一解,演唱大曲各遍完全无缺的,称大遍,演唱一部分的,叫摘遍。大遍包括“序、引、歌、㽂、嗺、哨、催、攧、衮、破、行、中腔、踏歌等,每解中有数叠。独孤生是乐坛高人,其发声响入行云,不待曲终竟将长笛吹裂,果然震惊四座,使众人心悦诚服。后因用为咏笛声演奏之典。

宋.辛弃疾《贺新郎.把酒长亭说阕》词:“问谁使、君来愁绝?铸就而今相思错,料当初、费尽人间铁。长夜笛,莫吹裂。”此用表心绪悲摧之情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园松菊

    源见“陶潜三径”。借指隐居避世。唐刘禹锡《酬令狐相公赠别》:“田园松菊今迷路,霄汉鸳鸿久绝群。”

  • 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

    《乐府诗集.相和歌辞七.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,路经李树下,不要抬手扶帽子。意为避免易招惹嫌疑的言行。明.陆采《明珠记.抄没》:“深感将

  • 山鸡惜羽毛

    同“山鸡舞镜”。清吴伟业《灵岩寺放生鸡》诗之三:“敢笑山鸡惜羽毛,卑栖风雨自三号。”

  • 三上

    宋代欧阳修谓作文最宜于构思的三种场所。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余因谓希深曰:‘余平生所作文章,多在三上:乃马上、枕上、厕上也。盖惟此,尤可以属思尔。’”【词语三上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上

  • 安心法

    宋释.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三:“光(慧可)曰:‘我心未宁,乞师与安。’师(达磨)曰:‘将心来与汝安。’曰:‘觅心了不可得。’师曰:‘我与汝安心竟(终,完了)。’”此事又见宋释.契嵩《传法正宗记.慧可传

  • 魏豹俘

    《汉书.外戚传.薄姬传》:“汉使曹参等虏魏王豹,以其国为郡,而薄姬输织室。豹已死,汉王入织室,见薄姬,有诏内后宫,岁余不得幸……汉王四年……召欲幸之。对曰:‘昨暮梦龙据妾胸。’上曰:‘是贵征也,吾为汝

  • 双鱼信

    同“双鱼”。唐罗隐《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》诗:“水寒不见双鱼信,风便唯闻五袴讴。”

  • 承欢彩服

    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指孝事父母。唐孟浩然《送洗然弟进士举》诗:“献策金门去,承欢彩服违。”

  • 教学相长

    指教和学相互促进。古人说得好:“即使有很好吃的菜肴,不去吃,就不知它的滋味;即使有最好的道理,不去学,也不知它的好处。所以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;教了别人,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清楚的地方。知道自己的

  • 松荒三径

    源见“陶潜三径”。指归隐田园。宋苏轼《次韵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》:“松荒三径思元亮,草和平池忆惠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