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铁面御史

铁面御史

赵抃(biàn变)弹劾权贵、不徇私情事。赵抃(1008-1084年),字阅道,号知非子。衢州西安(今浙江衢县)人。仁宗景祐年间进士,为州县官,以治绩被翰林学士曾公亮推荐为殿中侍御史,专司弹劾之职。他不避权贵,不徇私情,声望很高,京城人称他是铁面御史。赵抃向朝廷进言时,非常注意让朝廷区别君子与小人。认为,小人虽有小过,也应当大力抑止以杜绝后患;君子不幸失误,当以保全爱惜之心,以成就其美德。温成皇后病逝,刘沆以参知政事的身份监护丧事,后来拜相,仍兼领这份差事。赵抃提出不应再让刘沆领此职,以保全国家大体。又向朝廷进言: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,有很多过失;宣徽使王拱辰平时以及奉使出国时有许多不法行为;枢密使王德用、翰林学士李淑如何不称职等,这些人都被罢免。后人常以此典赞誉不畏权贵、不徇私情的官吏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16《赵抃传》10322页:“赵抃,……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,荐为殿中侍御史,弹劾不避权倖,声称凛然,京师目为‘铁面御史’。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、小人,以谓‘小人虽小过,当力遏而绝之;君子不幸诖(guà挂,失误)误,当保全爱惜,以成就其德。’温成皇后之丧,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,及为相,领事如初。抃论其当罢,以全国体。又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,且多过失;宣徽使王拱辰平生所为及奉使不法;枢密使王德用、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:皆罢去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赵清献公神道碑铭》:“曾公亮为翰林学士,未识公(赵抃),而以台官荐,召为殿中侍御史,弹劾不避权幸,京师号公铁面御史。” 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》卷1《文臣》:“王德用,人称黑王相公;赵清献,世号铁面御史。” 清·王韬《淞隐漫录·十一·妙香》:“(妙香谓生曰)有犯令者,罚无赦;君他日为铁面御史,庶几无愧斯职。”


偏正 泛指不畏权贵、刚直不阿、公正严明的官吏。语出宋·苏轼《赵清献公神道碑》:“曾公亮为翰林学士,未识公(赵鹖),而以台官荐,召为殿中侍御史,弹劾不避权幸,京师号公铁面御史。”清·王韬《淞隐漫录·妙香》卷11:“(妙香谓生曰)有犯令者,罚无赦;君他日为~,庶几天愧斯职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清官方面。


【词语铁面御史】  成语:铁面御史汉语词典:铁面御史

猜你喜欢

  • 英雄无用武之地

    形容有雄才大略但无处施展。曹操攻占荆州之后,派精兵追赶刘备。刘备逃至夏口(今汉水入长江处)。兵微将寡。曹操自江陵(今湖北江陵)顺流东下。诸葛亮对刘备说:“现在形势危急,请让我去向孙权求救。”当时孙权在

  • 敲缺唾壶

    同“唾壶击缺”。明练高《送赵将军》诗:“敲缺唾壶银烛短,时人不解陇头吟。”【词语敲缺唾壶】   汉语大词典:敲缺唾壶

  • 记事珠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上《记事珠》:“开元中,张说为宰相。有人惠说一珠,绀色有光,名曰“记事珠’。或有阙忘之事,则以手持弄此珠,便觉心神开悟,事无巨细,涣然明晓,一无所忘。”此故事又见元方回《

  • 柱史犹龙

    源见“老龙”。指老子道之高深莫测。南唐李中《经古观有感》诗:“漆园化蝶名空在,柱史犹龙去不归。”

  • 升堂入室

    《论语.先进》:“子曰:‘由(子路)之瑟(指鼓瑟的音调),奚为于丘(孔子名)之门(这是说不如丘门中中和的风韵)?’门人不敬子路(这是因为孔子批评了子路的原因)。子曰:‘由也升堂(指已臻正大)矣,未入于

  • 柱触共工折

    源见“共工触柱”。借指灾难。清 朱祖谋《金缕曲.杂感》:“负壑藏舟寻常事,怕苍黄柱触共工折。”

  • 石没羽

    同“石饮羽”。唐李白《豫章行》诗:“精感石没羽,岂云惮险艰?”

  • 汲冢详蠹

    《晋书.束晳传》:“太康二年,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,或言安釐王冢,得竹书数十车。……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,寻考指归,而以今文写之。皙在著作,得观竹书,随疑分释,皆有义证。”晋武帝太康二年,汲郡人

  • 贩官鬻爵

    犹卖官鬻爵。《梁书.武帝纪上》:“国命朝权,尽移近习,贩官鬻爵,贿货公行。”《魏书.司马叡传》:“兵食资储,敛为私积;贩官鬻爵,威恣百城。”见“卖官鬻爵”。【词语贩官鬻爵】  成语:贩官鬻爵汉语大词典

  • 两虎相争

    见“两虎相斗”。明·徐元《八义记·张维评话》:“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为何,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,我想~,必有一伤。”【词语两虎相争】  成语:两虎相争汉语大词典:两虎相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