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鄂君绣被

鄂君绣被

同“鄂君被”。宋钱惟演《无题》诗:“鄂君绣被朝犹掩,荀令熏炉冷自香。”


【典源】 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襄成君始封之日,衣翠衣,带玉剑,履缟舄,立于流水之上,大夫拥钟锤县,令执桴号令,呼‘谁渡王者于是也?’楚大夫庄辛过而说 (悦) 之,遂造托而拜谒,起立曰:‘臣愿把君之手,其可乎?’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。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:‘君独不闻夫鄂君子晳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? 乘青翰之舟, 极芘,张翠盖而㩉(xi) 犀尾, 班丽袿(gui) 衽,会钟鼓之音毕,榜枻(yi)越人拥楫而歌。歌辞曰:“滥兮拤草滥予, 昌枑(hu) 泽予, 昌州州, ��(kan)州焉乎,秦胥胥,缦予乎,昭澶 (chan) 秦踰,渗惿(ti) 随河湖。”鄂君子皙曰:“吾不知越歌,子试为我楚说之。”于是乃召越译,乃楚说之曰:“今夕何夕兮,搴舟中流。今日何日兮,得与王子同舟。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。心几顽而不绝兮,得知王子。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说 (悦) 君兮君不知。”于是鄂君子皙乃揄 (yu)修袂行拥之,举绣被而覆之。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,官为令尹,爵为执珪,一榜枻越人,犹得交欢尽意焉。今君何以踰于鄂君子皙,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,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?’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:‘吾少之时,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,未尝遇僇(lu) 如此之卒也。自今以后,愿以壮少之礼,谨受命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楚国襄成君穿戴华丽,立在江边,打算渡河,楚大夫庄辛经过而爱慕他,近前请见,说:“我想握握您的手,可以吗?”襄成君恼怒而不答理他。庄辛说:“您听说过鄂君子皙渡河的故事吗? 鄂君子皙乘着青翰之舟,仪仗华美,穿着华丽,划船的越人唱道:‘今天是什么夜晚啊,荡舟中流,今天是什么日子啊,能够与王子同舟。希望能彼此交好啊,不怕羞耻讥笑,心中痴痴地想念啊,让王子知道。山上有树啊树有枝,心里想君啊君不知。’于是鄂君子皙与他们亲近,用绣被来遮盖。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,官位又很高,还能与划船的越人亲近,现在您并不比鄂君高贵,为什么不能握您的手呢?”襄成君伸出手来说:“我年少时,曾因为貌美而被长者喜爱,自今以后,也愿意以少者对长者之礼,来与您交好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美男; 也用以指以色事人的男宠等。

【典形】 翠被君、鄂君船、鄂君绣被、鄂君舟、鄂舟、绣被、越鄂衾、越人翠被、绣被留欢、越人歌、舟中鄂君、咏鄂君、妒鄂君、奉绣被、同绣被、鄂君被。

【示例】

〔翠被君〕 宋·苏轼《新渡寺送任仲微》:“我游清颍尾,相见翠被君。”

〔鄂君船〕 唐·陆龟蒙《江南曲》:“回看帝子渚,稍背鄂君船。”

〔鄂君绣被〕 宋·钱惟演《无题》:“鄂君绣被朝犹掩,荀令熏炉冷自香。”

〔鄂舟〕 清·黄景仁《风流子·怀钱三梦云》:“记鄂舟雨夜,同眠绣被; 彭城佛寺,相赠槟榔。”

〔绣被〕 唐·李商隐《牡丹》:“锦帷初卷卫夫人,绣被犹堆越鄂君。”

〔越鄂衾〕 宋·刘筠《清风十韵》:“夕劲淮阳桂,晨凄越鄂衾。”

〔越人翠被〕 唐·顾况《悲歌》之二:“越人翠被今何夕,独立沙边江草碧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挞平王

    同“鞭尸”。唐胡曾《咏史.柏举》诗:“谁料伍员入郢后,大开陵寝挞平王。”

  • 墨守

    战国初的墨翟精于守城之技,事见《墨子.公输》。后因称善守者为“墨守”。《后汉书.郑玄传》:“任城、何休好公羊学,遂著《公羊墨守》、《左氏膏肓》、《谷梁废疾》。”“公羊墨守”:李贤注:“言公羊义理深远,

  • 五噫鸾

    源见“五噫歌”。指隐居不仕的梁鸿。宋苏辙《次韵子瞻送范景仁》:“归休三黜柳,赋咏五噫鸾。”

  • 斫案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周瑜传》:“权曰: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,徒忌二袁、吕布、刘表与孤耳。今数雄已灭,惟孤尚存,孤与老贼,势不两立。君言当击,甚与孤合,此天以君授孤也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权拔刀斫前奏

  • 袁户

    同“袁安门”。唐牟融《山寺律僧画兰竹图》诗:“绿径日长袁户在,紫基秋晚谢庭空。”

  • 攀槛朱云

    源见“朱云折槛”。指无畏的直臣。宋黄庭坚《仓后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》诗:“攀槛朱云头未白,不知流落向何州?”宋刘克庄《贺新郎.跋唐伯玉奏稿》词:“攀槛朱云头雪白,流落如今底处?”【词语攀槛朱云】  

  • 麒麟子

    同“麒麟儿”。宋范成大《赣州明府杨同年挽歌》之一:“传业麒麟子,承家鸿雁行。”【词语麒麟子】   汉语大词典:麒麟子

  • 王粲哀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三王仲宣(粲)《七哀诗二首》其一:“西京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。……出门无所见,白骨蔽平原。路有饥妇人,抱子弃草间。顾闻号泣声,挥涕独不还。……南登霸陵岸,回首望长安。悟彼下泉人,喟然伤心肝

  • 玉树芳兰

    同“玉树芝兰”。清归庄《寿侯母龚太夫人七十》诗:“春风习习庭轩下,玉树芳兰次第栽。”

  • 桃花人面

    源见“人面桃花”。形容女子貌美。或借指意中人。宋蔡伸《洞仙歌》词:“但人心坚固后,天也怜人,相逢处依旧桃花人面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.逼嫁》:“若不是我惊魂易转,险些儿,隔断了桃花人面。”见“人面桃花①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