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郜鼎在庙

郜鼎在庙

《春秋.桓公二年》:“夏四月,取郜大鼎于宋。戊申,纳于大庙(周公庙)。”

左传.桓公二年》:“夏四月,取郜大鼎于宋。戊申,纳于大庙,非礼也。臧哀伯谏曰:‘君人者、将昭德塞违,以临照百官,犹惧或失之,故昭令德以示子孙……官之失德,宠赂章也。郜鼎在庙,章孰甚焉?’”

鲁国从宋国运来郜国的大鼎,同月戊申日把大鼎安放在鲁国太庙中。这件事并不合乎礼制,因此鲁大夫臧哀伯谏诤说:“一个身为国君的人,必须发扬威德而抛弃邪恶,如此才能作为文武百官的典范,即使如此,仍担心有失误,可见必须发扬美德来垂范子孙。现在郜国的大鼎放在宗庙内,那里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受贿行为呢?”后来用“郜鼎在庙”用于讽刺把贿赂物放置神圣肃穆之处所。

后汉书.孔融传》:“招呼元恶,以自营卫,专为群逆,主萃渊薮。郜鼎在庙,章孰甚焉!”唐.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荐诸太庙比郜鼎,光价岂止百倍过。”此用以衬托石鼓的珍贵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胡床玩月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谓据胡床赏月。姚华《曲海一勺.骈史下》:“先生杖履留春,老子胡床玩月。”

  • 剡川游

    源见“访戴”。谓因思友而乘船寻访。唐朱放《归桐庐旧居寄严史》诗:“或在醉中逢夜雪,怀贤应向剡川游。”

  • 一雁书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。指一封书信。唐李白《送友人游梅湖》诗:“莫惜一雁书,音尘坐胡越。”【词语一雁书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雁书

  • 良医三折肱

    源见“三折肱为良医”。谓医生经验丰富,医术精良。明徐渭《赠诸暨朱医士》诗:“何时堕马因拘挛,偏你良医三折肱。”【典源】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二子将伐公,齐高疆曰:‘三折肱知为良医。唯伐君为不可,民弗

  • 魏文手巾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文帝纪第二》:南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博物志》曰:“帝善弹棊,能用手巾角。时有一书生,又能低头以所冠著葛巾角撇棊。”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魏文帝善弹棋,并能用手巾角拂棋。后将“魏王手巾”用作喻

  • 楦麒麟

    同“麒麟楦”。清阮大铖《燕子笺.合宴》:“奉皇宣做东道主,谁知道、翻桌面又占了尊客席……打一副楦麒麟草稿儿。”【词语楦麒麟】   汉语大词典:楦麒麟

  • 食雁

    《后汉书.王符列传》:“渡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,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,亦去职还家,书刺谒规,规卧不迎,既入而问:‘卿前在郡食雁美乎?’”后汉皇甫规对来访者雁门太守很瞧不起,他问这位用钱买官的客人说

  • 血流漂杵

    《书.武成》:“受率其旅若林,会于牧野,罔有敌于我师,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。”谓血流成河,能漂起木杵。形容战争杀人之多。汉贾谊《新书.益壤》:“炎帝无道,黄帝伐之涿鹿之野,血流漂杵,诛炎帝而

  • 誓牧

    《书.牧誓》载:周武王伐纣,誓师牧野。后因以“誓牧”指誓师征伐。《初学记》卷二三引《唐贞观年为战阵处立寺诏》:“有隋失道,九服沸腾。朕亲总元戎,致兹明罚,誓牧登陑,曾无宁岁。”【词语誓牧】   汉语大

  • 烧牛之兵

    源见“火牛阵”。指纵火猛攻之兵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下江余城,长林故营。徒思拑马之秣,未见烧牛之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