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赐环

赐环

荀子.大略》:“绝人以玦,反绝以环。”杨倞注:“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,三年不敢去,与之环则还,与之玦则绝,皆所以见意也。反绝,谓反其将绝者。”后以“赐环”谓放逐之臣遇赦召还。唐张说《出湖寄赵冬曦》诗:“湘浦未赐环,荆门犹主诺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闻系》:“轼儿谪任武林,未获赐环消息。”


【典源】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大夫士去国,逾竟 (境)。为坛位,乡 (向) 国而哭。”孔颖达正义曰:“此大夫士三谏而不从,出在竟上,大夫则待放三年,听于君命,若与环则还,与玦便去。”《穀梁传·宣公二年》:“赵盾入谏,不听,出亡,至于郊。”注:“礼三谏不听则去;待放于竟,三年,君赐之环则还,赐之玦则往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绝人以玦,反绝以环。”

【今译】 古时臣子获罪,在国境上等待君命三年,如国君赐予玉环,则表示允许返还,重新为官; 如赐予玉玦,则表示不许返还彻底决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放逐之臣被赦罪召还。

【典形】 赐大夫环、赐环、环赐、肆予环。

【示例】

〔赐大夫环〕 唐·柳宗元《酬韶卅裴曹长使君》:“长捐楚客佩,未赐大夫环。”

〔赐环〕 宋·陆游 《题馆中直舍壁》:“几年憔悴去清班,敢辱君恩误赐环。”

〔环赐〕 明,沈寿民《访姜如农城北》:“龙归天上驭,环赐梦中身。”

〔肆予环〕 宋·张孝祥《刘舍人》:“肆予环而召归,当告册而爰立。”


【词语赐环】   汉语词典:赐环

猜你喜欢

  • 祝鲠祝噎

    同“祝哽祝噎”。明唐顺之《罗君八十寿序》:“吁!有如君者以生于古而亲遇三王之盛,安知其不在祝鲠祝噎之列也欤?”【词语祝鲠祝噎】  成语:祝鲠祝噎汉语大词典:祝鲠祝噎

  • 诽谤之木

    《大戴礼记.保傅》:“于是有进善之旌,有诽谤之木,有敢谏之鼓。”《史记.孝文本纪》唐司马贞《索引》注引《尸子》云:“尧立诽谤之木。”《淮南子.主术训》:“尧置敢谏之鼓,舜立诽谤之木。”据古史传说,尧舜

  • 东家邻

    同“东家子”。金元好问《纪子正杏园燕集》诗:“半开何所似,里中处女东家邻。”

  • 琴残子敬床

    源见“人琴俱亡”。悲悼亡友。清王夫之《哀管生永叙》诗:“笛咽山阳馆,琴残子敬床。”

  • 脍人

    《新唐书.朱粲传》:“粲大败,挈残士奔菊潭,遣使乞降,高祖以前御史大夫段确假散骑常侍劳之。确醉,戏粲曰:‘君脍人多矣,若为味?’粲曰:‘噉嗜酒人,正似糟豚。’确悸,骂曰:‘狂贼归朝,乃一奴耳!复得噬人

  • 久假不归

    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尧舜,性之也;汤武,身之也;五霸,假之也。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。”孟子认为,尧舜是本着天性自然施行仁义的,商汤和周武王是修身养性勉力施行仁义的,至于五霸,只是假借仁义作幌子,以

  • 鹊随金印

    源见“鹊石”。喻指得官喜兆。唐岑参《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》诗:“鹊随金印喜,乌傍板舆飞。”

  • 细人姑息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曾子曰:‘尔之爱我也不如彼。君子之爱人也以德;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’”东汉.郑玄注:“言苟容取安也。”细人,见识短浅的人。姑息,无原则的宽容。曾子认为只有没有见识的人才以“姑息”的

  • 秀可餐

    同“秀色可餐”。宋陆游《山行》诗:“山光秀可餐,溪水清可啜。”【词语秀可餐】   汉语大词典:秀可餐

  • 宁可玉碎,不做瓦全

    见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《文明小史》37回:“我自出娘胎,从没受过这般羞辱,大丈夫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