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贻厥孙谋

贻厥孙谋

源见“诒燕”。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。《三国志.董允传》:“七年,以侍中守尚书令,为大将军费祎副贰。九年,卒。”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》:“杨仪魏延,牧竖小人也。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,然既已任之,势不得轻,若一朝无诸葛亮,必为祸乱矣。诸君愦愦,曾不知防虑于此,岂所谓贻厥孙谋乎?”


见“诒厥孙谋”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董允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诸君愦愦,曾不知防虑于此,岂所谓~乎?”


【词语贻厥孙谋】  成语:贻厥孙谋汉语词典:贻厥孙谋

猜你喜欢

  • 斩袂

    同“斩袪”。《晋书.梁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“休矣时英,茂哉隽哲。庶罩网以远笼,岂徒射钩与斩袂。”《续资治通鉴.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》:“神考与元祐之臣,其先非有射钩斩袂之隙也,先帝信仇人而黜之。”【词语斩

  • 老子度流沙

    旧题汉.刘向《列仙传.老子》:“后周德衰,乃乘青牛东去,入大秦,过西关,关令尹喜待而迎之,知真人也,乃强使留书,作《道德》上下经二卷。”又《列仙传.关令尹》:“时人莫知老子西游,喜先见其气,知有真人当

  • 峨眉老

    旧题汉.刘向《列仙传》卷上《陆通》:“陆通者,云楚狂接舆也,好养生,食橐卢木实及芜菁子,游诸名山,在蜀峨嵋山上,世世见之,历数百年去。”春秋时,隐士陆通住蜀地峨眉山,有数百年之久。后遂用为咏隐士之典。

  • 次公醒

    同“次公狂”。宋苏轼《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》:“高会日陪山简醉,狂言屡发次公醒。”

  • 等浮云

    源见“富贵浮云”。谓淡泊名利,不以富贵为重。宋苏轼《别东武流杯》诗:“莫笑官居如传舍,故应人世等浮云。”

  • 丝竹中年

    同“丝竹东山”。清 丘逢甲《寄怀维卿师桂林》诗之四:“谢公高卧应难稳,丝竹中年带泪听。”【词语丝竹中年】  成语:丝竹中年汉语大词典:丝竹中年

  • 田苏

    《左传.襄公七年》:“无忌不才,让,其可乎?请立起也。与田苏游而曰‘好仁’。”杜预注:“田苏,晋贤人。苏言起好仁。”后借指贤德长者。唐权德舆《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》:“分曹日相见,延首忆田苏

  • 水涨船高

    涨:亦作“长”。水位上升,船身也随之升高。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增高而相应地提高。《五灯会元.郢州芭蕉山继彻禅师》:“眼中无翳,空里无花,水长船高,泥多佛大。”《歧路灯》八九回:“这水涨船高,下边水涨

  • 嫉恶如仇

    亦作“嫉恶若仇”。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。清 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.蔡木龛》:“〔翁〕嫉恶如仇,有所白眼者,出一语必刺入骨。”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六:“公一时忠愤激发,嫉恶若仇,容或偶为此

  • 复礼克己

    见“克己复礼”。《晋书·李充传》:“非仁无以长物,非义无以齐耻,仁义固不可远,去其害仁义者而已。力行犹惧不逮,希止邈以远矣。室有善言,应在千里,况乎行止,~。”【词语复礼克己】  成语:复礼克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