误天下苍生者,必此人也
使天下百姓遭殃的定是此人。语出《晋书.王衍传》:“衍字夷甫。总角尝造山涛,涛嗟叹良久,既去,目而送之曰:‘何物老妪,生宁馨儿。然误天下苍生者,未必非此人也。’”宋.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昔者,山巨源见王衍曰:‘误天下苍生者,必此人也。’”明.赵釴《鷃林子》卷五:“宋吕献可没,温公志其墓,论献可为中丞时,有倖臣弃官家居者,朝野称其才,天子引参大政。献可抗章条其过失,曰:‘误天下苍生者,必此人也。’所谓倖臣,盖指荆公云。”
使天下百姓遭殃的定是此人。语出《晋书.王衍传》:“衍字夷甫。总角尝造山涛,涛嗟叹良久,既去,目而送之曰:‘何物老妪,生宁馨儿。然误天下苍生者,未必非此人也。’”宋.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昔者,山巨源见王衍曰:‘误天下苍生者,必此人也。’”明.赵釴《鷃林子》卷五:“宋吕献可没,温公志其墓,论献可为中丞时,有倖臣弃官家居者,朝野称其才,天子引参大政。献可抗章条其过失,曰:‘误天下苍生者,必此人也。’所谓倖臣,盖指荆公云。”
参见:太上忘情主谓 品德高尚的圣人,在感情上放得下。〔例〕毛泽东~,虽然失去了儿子,仍无失态,既瞒着儿媳,又处理国家大事。△用于描写人物。【词语圣人忘情】 成语:圣人忘情汉语大词典:圣人忘情
《后汉书.桓荣传》附《桓典传》:“辟司徒袁隗府,举高第,拜侍御史。是时宦官秉权,典持政无所回避。常乘骢马,京师畏惮,为之语曰:‘行行且止,避骢马御史。’……在御史七年不调,后出为郎。”东汉人桓典曾任侍
同“鲁阳戈”。元马麐《独酌谣》:“鲁戈莫麾斥,羲车莫招摇。”柳亚子《痛哭八首为浙事作》之六:“落日犹堪挽鲁戈,吾谋 不用复如何?”【词语鲁戈】 汉语大词典:鲁戈
《后汉书.袁绍传》:“十二年,曹操征辽西,击乌桓。(袁)尚、熙战败,乃与亲兵数千人奔公孙康於辽东。……康叱伏兵禽之,坐於冻地。尚谓康曰:‘未死之间,寒不可忍,可相与席。’康曰:‘卿头颅方行万里,何席之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伤逝》:“王戎丧儿万子,山简往省之,王悲不自胜。简曰:‘孩抱中物,何至于此!’王曰:‘圣人忘情,最下不及情,情之所钟,正在我辈。’简服其言,更为之恸。”后因以“我辈钟情”称扬
晋.葛洪《抱朴子.广譬》:“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,明者觌(dí见)机理于玄微之未形。”原指已经散失的乐调,后泛称不可再见的流风余韵。晋.袁宏《东征赋》:“惟吾生于末运,托一叶于邓林。顾微躯之渺渺,若
《战国策.秦策二》:“魏文侯令乐羊将,攻中山,三年而拔之。乐羊反(同返)而语功,文侯示之谤书一箧。乐羊再拜,稽首,曰:‘此非臣之功,主君之力也。’”战国初期,魏文侯(名斯)任用李悝为相,吴起为将,西门
同“彩笔”。清袁于令《西楼记.私契》:“研朱露,蘸彩毫。这新词全费敲。”【词语彩毫】 汉语大词典:彩毫
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舜,冀州之人也。舜耕历山。”传说帝舜曾在历山耕种。后遂用为咏历山或咏耕种之典。唐.杜审言《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》诗:“舜耕余草木,禹凿旧山川。”
《论语.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后因以“知命”代称五十岁。晋潘岳《夏侯常侍诔》:“如何斯人,而有斯疾,曾未知命,中年陨卒。”唐张说《豫州刺史魏君碑》:“年近知命,位止方州。”郭沫若《沸羹集.无题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