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螳螂捕蝉

螳螂捕蝉

庄子.山木篇》:“庄周游乎雕陵(栗园名)之樊(篱),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,翼广七尺,目大运寸(据《庄子集释》注,运,员也。员通圆,故运寸指眼圆一寸。也可释“运”为转动,义同。),感(触)周之颡而集于栗林。庄周曰:‘此何鸟哉,翼殷(大)不逝(往,飞去),目大不睹?’蹇(通褰,音qian揭起)裳躩(音jué,疾)步,执弹而留(伺候)之。睹一蟬,方得美荫而忘其身;螳螂执翳(执木叶以自翳)而搏之,见得而忘其形;异鹊从而利之,见利而忘其真(真指性命,与上身、形义同)。庄周怵然曰:‘噫!物固相累(事物之间,既然相互为利,也必然相互为累忧),二类相召也(一物对于另一物有欲望,此另一物对于第一物说即有招引招致的作用;一物欲侵犯另一物,也难免别一物对自身的侵犯:这就是二物相召的大意。)!’捐弹而反走,虞人(掌管栗园的虞侯)逐而谇(诘问)之(疑为盗栗,故逐而问之)。”

此事又见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十,刘向《说苑.正谏》。

螳螂捕蝉只顾眼前利益,而不知防身后黄雀欲啄食之患。后用比目光短浅,只知追逐眼前利益,而不顾后患。

《警世通言》卷三七:“螳螂正是遭黄雀,岂解提防挟弹人。”


【典源】 汉·刘向 《说苑·正谏》:“吴王欲伐荆,告其左右曰:敢有谏者死!’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,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,露沾其衣,如是者三旦。吴王曰:‘子来! 何苦沾衣如此?’对曰:‘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。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。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黄雀延颈欲啄螳螂,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。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,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。’吴王曰:‘善哉!’乃罢兵。”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亦载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亦有类似记载。

【今译】 吴王想攻伐楚国,对左右的人说:“敢有进谏的处死!”有位名少孺子的舍人想进谏又不敢,带着弹弓在后园游逛,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,这样一连三个早晨。吴王说:“你来! 何苦这样把衣服都弄湿了?”舍人答道:“后园中有树,树上有蝉,蝉在树上哀鸣吃露水,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。螳螂缩身弯腿想捉蝉,又不知道黄雀就在它身边。黄雀伸长脖子想啄螳螂,可又不知道我在下面要用弹丸射它。这三者都想得到眼前的利益,而不顾自己有后患。”吴王听了说:“对啊!”于是罢兵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只顾眼前利益,而不考虑其后的祸患。

【典形】 黄雀哀、谏楚、惊螳螂、窥螳黄雀、伺螳螂、螳捕蝉、挟丸子、捕蝉之思、患螳螂。

【示例】

〔黄雀哀〕 魏·阮籍《咏怀》 之十一:“一为黄雀哀,涕下谁能禁。”

〔谏楚〕 唐·骆宾王《秋蝉》:“隐榆非谏楚,噪柳异悲潘。”

〔惊螳螂〕 清·揆叙《鹰坊歌》:“食虾原不乏鱼鲔,捕蝉亦复惊螳螂。”

〔窥螳黄雀〕 明·徐渭《铁脚》:“窥螳黄雀事,公子慎金丸。”

〔伺螳螂〕 唐·韦庄 《和郑拾遗秋日》:“人心惊獬豸,雀意伺螳螂。”

〔螳捕蝉〕 元·汪元亨《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》:“物情螳捕蝉,世态蛇吞象。”

〔挟丸子〕 唐·韩愈 《南山有高树行》:“不知挟丸子,心默有所规。”


【词语螳螂捕蝉】  成语:螳螂捕蝉汉语词典:螳螂捕蝉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乌

    源见“三足乌”。又《初学记》三十引三国 吴薛综《赤乌颂》:“赫赫赤乌,惟日之精。”后因以“赤乌”为太阳的代称。唐白居易《劝酒》诗:“天地迢迢自长久,白兔赤乌相趁走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二七回:“到了那赤乌

  • 黑甜

    源见“黑甜乡”。指酣睡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玉公子》:“秦已黑甜,摇之不觉。”【词语黑甜】   汉语大词典:黑甜

  • 成蹊

    《史记.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’此言虽小,可以喻大也。”蹊( ㄒㄧ xī 奚):田中脚步踏成的小路。喻身怀美质,勿需宣扬自然为人所知。

  • 荣启期

    源见“荣公三乐”。春秋时隐士。用为知足自乐的典型。《中州集.兰泉先生张建》引金章宗赐张建诗:“从今昼锦莲峰下,三乐休夸荣启期。”【词语荣启期】   汉语大词典:荣启期

  • 大相径庭

    原作“大有径庭”,径,山间小路;庭,庭院或堂外空地。大相径庭,原说山间小路和庭院毫无关系,后则泛指相比较的两种事物之间相去悬远,毫不相干。肩吾对连叔说,我听楚国狂士接舆说话,感到大而无当,荒诞无据,离

  • 玄石饮

    源见“千日酒”。谓饮美酒而久醉如梦。唐李峤《酒》诗:“会从玄石饮,云雨出圆丘。”

  • 羊昙泪

    《晋书.谢安传》:“羊昙者,太山人,知名士也,为安所爱重。安薨后,辍乐弥年,行不由西州路。尝因石头大醉,扶路唱乐,不觉至州门。左右白曰:‘此西州门。’昙悲感不已,以马策扣扉,诵曹子建诗曰:‘生存华屋处

  • 神人身长

    旧题汉.东方朔《神异经.西北荒经》:“西北海外有人,长二千里,两脚中间相去千里,腹围一千六百里,但日饮天酒五斗,不食五谷鱼肉……与天地同生,名曰无路之人。一名仁,一名信,一名神。”传说古代有巨人,身长

  • 不见可欲,使心不乱

    不看见足以引起欲望的事物,使心思不被扰乱。 古代道家主张“无为”、“无欲”保持心灵的纯朴。语出《老子》三章:“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”唐.张廷珪《因旱上直言疏》:“去奇技淫巧,捐和璧隋珠,不见可欲,

  • 飞凫令尹

    同“飞舄王乔”。宋晁补之《蓦山溪.谯园饮酒为守令作》词之二:“飞凫令尹,才调更翩翩,休吊古,枉伤神,有兴来同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