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

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

其人:指了解自己的人。 把书藏在名山里(以防遗失),并传给志同道合的人。语出汉.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仆诚已著此书,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失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”鲁迅《准风月谈.序的解放》:“一个人做一部书,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,是封建时代的事,早已过去了。”后多引作〔藏之名山,传之同好〕。同好( ㄏㄠˋ hào ):志同道合的人。三国.蜀.诸葛亮《阴符经序》:“故圣人藏诸名山,传之同好,隐之金匮,恐小人窃而弄之。”三国.魏.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若吾志未果,吾道不行,则将采庶官之实录,辩时俗之得失,定仁义之衷,成一家之言。虽未能藏之于名山,将以传之于同好。”也单引〔藏之名山〕。明.臧懋循《元曲选前集.序》:“因为参伍校订,摘其佳者若干,以甲乙厘成十集,藏之名山,而传之通邑大都,必有赏音如元朗氏者。”清.朱彝尊《重锓〈裘司直诗集〉序》:“身后之名,显者或晦,司直藏之名山者,晦久而明。”鲁迅《呐喊.论睁了眼看》:“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,却要随时发表,虽然很有流弊,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。”


并列 名山,著名的大山。其人,同道,即推崇自己的著作,能使著作广为流传的人。将著作收藏在著名的大山里,等以后传给同道的人。王国维《宋元戏曲史》12章:“其作剧也,非有~之意也。”△褒义。多指著作极有价值。也作“传之其人”。


【词语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】  成语: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汉语词典: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此不为疲

    乐于从事某事而不知疲倦。语出《后汉书.光武帝纪下》:“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,承间谏曰:‘陛下有禹汤之明,不失黄老养性之福,愿颐爱精神,优游自宁。”帝曰:‘我自乐此不为疲也。’”明.张岱《家传》:“先子独

  • 爪痕泥雪

    同“鸿爪雪泥”。清张鸣珂《齐天乐》词:“正水剪吴淞,月明瓜步。江北江南,爪痕泥雪忍重数?”

  • 人琴已逝

    同“人琴俱亡”。清顾炎武《亡友潘节士之弟耒远来受学兼有投诗答之》:“人琴已逝增哀涕,笠屩相看失壮颜。”

  • 牧羊儿

    同“金华牧羊儿”。元顾盟《送王子春归金华》诗:“君归金华山,当逢牧羊儿。”【词语牧羊儿】   汉语大词典:牧羊儿

  • 谦受益

    意思是谦逊会得到益处。《书.大禹谟》: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【词语谦受益】   汉语大词典:谦受益

  • 梅额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描梅花装点的额头。宋吴文英《玉楼春.京市舞女》词:“茸茸狸帽遮梅额,金蝉罗剪胡衫窄。”【词语梅额】   汉语大词典:梅额

  • 伤唐衢

    参见:唐衢痛哭

  • 云台图画

    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永平初,……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、列将于云台……”东汉永平初年(公元五八年),显宗皇帝刘庄把汉代中兴时的名臣和名将,肖像图画,悬挂在云台之中,以纪念他们的功绩。后因以“云台图画”用

  • 得一老兵

    《晋书.谢奕传》:“奕每因酒,无复朝廷礼,尝逼温饮,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。主曰:‘君若无狂司马,我何由得相见!’奕遂携酒就听事,引温一兵帅共饮,曰:‘失一老兵,得一老兵,亦何所怪。’”后因以“得一老兵”

  • 昭王台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谓帝王招纳贤士英杰之处。清王摅《和吴汉槎就讯刑部》:“太息无人延国士,昭王台废已荒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