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蓬头垢面

蓬头垢面

蓬,蓬松、散乱。垢,污秽。形容头发蓬乱,面孔肮脏。源于北魏封轨。封轨,字广度,渤海(今河北南皮)人,沉稳好学,博通经传。官拜著作郎、国子博士、廷尉少卿,为官方正。一次,在他家乡渤海任过太守的崔休有事私下求他,他婉拒说:“法是全天下的标准,不可因我们是故人使法失去了公平啊!”当时与轨以节操齐名的咸阳公高允的儿子高绰,也为政强直、清平,不惧权贵,但在尚书令高肇(外戚,政声不佳)升任司徒时,绰帮肇送往迎来,轨却不登门恭贺。绰环顾不见轨,才猛醒辞归,叹道:“我一生自认为不失规矩,仅看今日行为,不如封生远矣!”然而轨虽做人端方,却好美爱修饰,常衣冠楚楚。于是有人说:“大贤不修边幅,他怎么单单这样?”轨知道后,笑说:“君子应整其衣冠,重其仪表,难道蓬头垢面才算贤人?”也作垢面蓬头,蓬首垢面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32《封懿传》764页:“轨……善自修洁,仪容甚伟。或曰:‘学士不事修饰,此贤何独如此?’轨闻,笑曰:‘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。’言者惭退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张老》:“后数年,(韦)恕念其女,以为蓬首垢面不可识也,令其男义方访之。” 元·《元曲选·杨景贤〈刘行首〉一折》:“我这般穷身泼命谁瞅问,蓬首垢面装痴钝。”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74回:“只见一人蓬首垢面,径造郑伯门前,跪哭而言之。”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40卷:“大娘自到孟家去,奴家情顾蓬首垢面,一路伏侍官人前行。”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70回:“秦桧见那疯僧垢面蓬头,鹑衣百结……便笑道:‘你这僧人。’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77 回:“晴雯四、五日水米未曾沾牙,如今现打炕上拉下来,蓬头垢面的,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。” 清·吴沃尧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28回:“那犯人当中,有七、八个蓬头垢面的,那都不必管他。”


并列 头发蓬乱,脸上很脏。原比喻不修边幅,情性洒脱,后多形容头面肮脏、憔悴,生活穷困的样子。语出《魏书·封轨传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。”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一个~的老妇人,向四周围观的人哭诉着她儿子的冤情。”△多用于描写人物容貌方面。→灰头土脸 ↔眉清目秀。 也作“蓬首垢面”。


【词语蓬头垢面】  成语:蓬头垢面汉语词典:蓬头垢面

猜你喜欢

  • 兰亭修禊

    晋.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

  • 元亮秫

    同“陶令秫”。元亮,陶渊明字,一说是名。唐杜牧《许七弃官东归寄赠十韵》:“冻醪元亮秫,寒鲙季鹰鱼。”明刘基《夏日杂兴》诗之二:“酿酒剩收元亮秫,换鹅时写右军书。”【词语元亮秫】   汉语大词典:元亮秫

  • 冰衔

    源见“一条冰”。指清贵闲适的高位。宋刘克庄《水龙吟》词:“解去冰衔华职。”又《贺新郎.再和前韵》词:“白发归来还自笑,管辖希夷古观。看一道,冰衔堪羡。”【词语冰衔】   汉语大词典:冰衔

  • 桃僵李代

    源见“李代桃僵”。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。清钱谦益《遵旨回话疏》:“复社自有周之夔之案,奕琛自有薛国观之案,奕琛又欲纽而一之,而曰复社操戈,繇臣指授,此所谓桃僵李代也。”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.株连》:“伤

  • 脱骖赠策

    源见“脱骖”、“绕朝策”。指助人急难。林学衡《赠人》诗:“脱骖赠策非我分,绝笔何因更泣麟?”

  • 日薄西山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上》:“临汨罗而自陨兮,恐日薄于西山。”后以“日薄西山”比喻人的衰老或事物的临近危亡。晋李密《陈情事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:“其余

  • 王子吹笙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用写仙境、仙道生活。唐李贺《天上谣》:“王子吹笙鹅管长,呼龙耕烟种瑶草。”

  • 弹铗思鱼

    同“弹铗歌鱼”。清查慎行《再题种菜图》诗:“弹铗思鱼原失策,封侯食肉更何时!”

  • 置驿通宾

    同“置驿留宾”。清袁枚《复沈省堂太守》:“然郑当时置驿通宾,豪举甚矣,而其馈遗人不过匮器食,殊不可解。”

  • 岩栖穴处

    见“岩居穴处”。宋·叶适《代薛瑞明上遗表》:“~,未尝不戴于尧天;气尽形销,无复再瞻于舜日。”【词语岩栖穴处】  成语:岩栖穴处汉语大词典:岩栖穴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