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荒台麋鹿

荒台麋鹿

麋(mí迷)鹿:角像鹿,尾像驴,蹄像牛,颈像骆驼,因称“四不像”。此典指伍被建议淮南王刘安不要谋反,免得战败亡诸侯国,姑苏台(今江苏苏州西南姑苏山上,原是吴王夫差的春霄宫)变成荒坵,长满荆棘,成为麋鹿嬉游之场所。后以此典比喻亡国之破败凄凉景象;感叹朝代兴衰。刘安(前179年——前122年),沛郡丰(今江苏丰县)人。汉高祖刘邦之孙。汉文帝时袭父封淮南王。汉景帝时,吴、楚七国反,他本欲加入叛乱,为大臣劝阻,乱平后未深究。汉武帝时,命他作《离骚传》,早受命,午写成,文才敏捷。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,编成《内书》21篇,《外书》33篇,《中篇》8卷,后世称为《淮南鸿烈》,也称《淮南子》。后图谋叛乱,想夺帝位,淮南王坐在东宫,召唤伍被来议事,说道:“将军上殿。”伍被不痛快地说:“皇上曾经宽容和赦免您,您还怎么能够说这种亡国之话呢!我听说伍子胥规劝吴王,吴王不采用,便说:‘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游玩了。’如今我也看见宫中将要生长荆棘、露水浸湿衣棠了。”此典又作“吴台草”、“露草沾衣”、“姑苏麋鹿”、“鹿登台榭”、“麋鹿姑苏”、“游鹿”、“麋鹿荒台”、“麋鹿台”、“吴台游鹿”、“鹿走姑苏”、“苏台鹿走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18《淮南衡山列传》3085页:“王坐东宫,召伍被(楚人,中郎〔近侍官〕)与谋,曰:‘将军上。’被怅(chàng唱)然(因不如意感到不痛快)曰:‘上宽赦大王,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!臣闻子胥(姓伍名员,字子胥,楚人。父伍奢为楚大夫,因直谏楚平王被杀,伍子胥逃入吴国,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,夺取王位)谏吴王(夫差,阖闾之子,初在夫椒〔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〕打败越兵,又在艾陵〔今山东莱芜县东北〕大败齐兵。他不顾伍子胥劝谏,在黄池〔今河南封丘西南〕和诸侯会盟,与晋争霸,越兵乘虚攻入吴都。后来越再兴兵攻吴,夫差于公元前473年自杀),吴王不用,乃曰:“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。”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,露沾衣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宿山庄》:“露积吴台草,风入郢门揪。” 唐·朱敬则《陈后主论》:“嗟乎!龙盘虎踞之地,露草沾衣。” 唐·皮日休《馆娃宫怀古》:“姑苏麋鹿真闲事,须为当时一怆怀。” 宋·杨万里《云龙歌调陆务观》:“只今云散星亦散,也无鹿登台榭羊登坟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汉宫春·会稽蓬莱阁怀古》:“谁向若耶溪上,倩美人西去,麋鹿姑苏。” 宋·孙鼎《题汪水云诗卷》:“啼猿声堕楚江碧,游鹿梦迷吴苑深。” 元·陆挚《蟾宫曲·吴门怀古》:“倚夕阳麋鹿荒台,对平楚江空,老树苍崖。” 元·揭傒斯《奉和翰林张学士寄题平江重建姑苏台》:“麋鹿台空燕幕秋,使君亲为扫遗丘。” 元·张翥《多丽》:“馆娃归,吴台游鹿;铜仙去,汉苑飘萤。” 元·宫天挺《严子陵垂钓七里滩》:“昨日个虎踞在咸阳,今日早鹿走姑苏。” 清·王士禛《双剑行》:“太湖鱼炙事亦逆,苏台鹿走今谁怜。” 清·王摅《谒伍相国祠》:“回首荒台麋鹿地,属镂遗恨满姑苏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虺蛇入梦

    梦见虺( ㄏㄨㄟˇ huǐ 悔)蛇,古代认为是生女的前兆。《诗,小雅.斯干》:“维虺维蛇,女子之祥。”虺:也是蛇。虺、蛇都是阴物穴处,柔弱隐伏,故以为是女子之兆。

  • 君家果

    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梁国杨氏子,九岁,甚聪惠。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,为设果。果有杨梅,孔指以示儿曰:‘此是君家果。’儿应声答曰:‘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’”孔君平,即孔坦,字君平。夫子,对男

  • 夫子执鞭

    参见:仲尼执鞭

  • 汉文却马

    《汉书.贾捐之传》:“(汉孝文皇帝)时有献千里马者,诏曰:‘鸾旗在前,属车在后,吉行五十里,师行〔三〕十里,朕乘千里之马,独先安之?’于是还马。”又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九四“兽部.马二”引《汉书》。史称

  • 忠臣叱驭

    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谓不惧艰险为国效忠。唐雍陶《蜀中战后感事》诗:“词客题桥去,忠臣叱驭来。”

  • 别有肺肠

    《诗.大雅.桑柔》:“自有肺肠,俾民卒狂。”郑玄笺:“自有肺肠,行其心中之所欲。”后以“别有肺肠”指另有打算和企图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七七回:“那老太太却别有肺肠,非但不惊不吓,还要赶到房里,把席

  • 樗里多智

    《史记.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樗里子者,名疾,秦惠王之弟也,与惠王异母。母,韩女也。樗里子滑稽多智,秦人号曰‘智囊’……秦人谚曰:‘力在任鄙,智则樗里。’”后用为咏出众智慧者的典故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樗

  • 赤雀衔书

    《尚书.中候》曰:“季秋,赤雀衔丹书,入酆,止于昌户。昌拜稽首,受最曰:‘姬昌苍帝子。’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引)《瑞应图》曰:“赤雀者,王者动作应天时,则衔书来。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九引)古人认

  • 圯下拾履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(音yí,桥)上,有一老父,衣褐(意hè,粗布短衣)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圯下,顾谓良曰:‘孺子,下取履!’良鄂(同愕)然,欲殴之。为其老,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‘

  • 天上石麟

    源见“麒麟儿”。谓颖异出众之子。清宋琬《慰董榕庵丧子》诗:“天上石麟重抱送,金环留得不须寻。”偏正 《南史·徐陵传》:“陵年数岁,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,宝志摩其顶曰:‘~也。’”后用以称誉他人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