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素昧平生

素昧平生

彼此向来不相识。清代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七回:“先生素昧平生,寒门不敢当此大礼。”又,第二十五回:“我为甚么把眼前姻缘,双手送给个萍水相逢素昧平生的张金凤。”


述宾 从夹不相识,一向不了解。语本南朝宋·颜延之《秋胡诗》:“虽为五载别,相与昧平生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那人……连忙道:‘~,何劳厚意!’”△多用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→素不相识 素不识荆 人生面不熟 ↔一见如故一面之情 似曾相识。也作“素昧生平”。


素昧平生”指彼此向来不认识,义与 “素不相识”同。

“平生”,谓平素、往常。“昧”,意为不明,引申为不知 ( 不了解) 。那么,“素”是何义呢? 为什么是 “素昧”呢?

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 “其众素饱,不可谓老。”杨伯峻注:“素,向来。”因此,“素昧”即谓向来不明,“素昧平生”即言彼此向来不了解,由此引申为向来不相识。

我行我素”之 “素”义同此,意谓各行其是,不管他人如何评说或阻拦,依然故我,按自己平素的一套 ( 向来的做法) 去做。


【词语素昧平生】  成语:素昧平生汉语词典:素昧平生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士牛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出关时所乘骑的青牛。因其中隐含“青”字,故以咏青色。唐雍裕之《四色》诗之二:“道士牛已至,仙家鸟亦来。”

  • 同根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喻指兄弟。郭孝成《四川光复记》:“若今概不分别汉人投旗军之由来,而加杀害,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。”【词语同根】   汉语大词典:同根

  • 冠獬豸

    源见“獬豸冠”。指御史等执法官吏。唐司空曙《九日送人》诗:“送人冠獬豸,值节佩茱萸。”

  • 巢由耳

    源见“许由洗耳”。指不能容受尘俗污染的身心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五本二折:“调养圣贤心,洗荡巢 由耳。”

  • 易子而食,析骸而炊

    易:交换。析:分解。骸:骨头。炊:烧火做饭。 交换亲生的儿女吃,分解尸体的骸骨烧。 形容大灾之年或久受围困时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象。语出《公羊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易子而食,析骸而炊之。”《淮南子

  • 倚衡

    《史记.袁盎鼂错列传》:“盎曰:‘臣闻: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百金之子不骑衡。’”裴骃集解引如淳曰:“骑,倚也。衡,楼殿边栏楯也。”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:“衡,车衡也。骑音倚,谓跨之。”后因以“倚衡”谓倚靠

  • 鹊渡

    同“鹊桥”。清蒲松龄《陈淑卿小像题辞》:“倥偬搭面,送神女于巫山;仓猝催妆,迎天孙于鹊渡。”【词语鹊渡】   汉语大词典:鹊渡

  • 昆火

    源见“玉石俱焚”。借指烈火。元王恽《德寿殿玉方池砚》诗:“神物不知昆火烈,碧丝今对玉堂卿。”【词语昆火】   汉语大词典:昆火

  • 张陈凶终

    源见“张耳陈馀”。形容势利之交,不得善终。清陈梦雷《绝交书》:“知人实难,择交匪易。张 陈凶终,萧 朱隙末。”

  • 万水千山

    见“千山万水”条。见“千山万水”。【词语万水千山】  成语:万水千山汉语大词典:万水千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