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见〔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〕


其他 百足,为马陆之异名。比喻有钱有势者,根基牢固,虽然失败,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。《本草·马陆》:“释名:弘景曰:‘此虫足甚多,寸寸断之,亦便寸行’;故鲁连子云: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”△描写大家庭衰败。也作“百足不僵”、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


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用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团、家族或个人虽遇困境败落,但一时不易垮台,尚能维持某些兴旺繁荣的假象。

百足之虫”指多足昆虫,如马陆或马蚿,皆俗称 “百足”。

死而不僵”,一般认为是 “死而不硬”,百足之虫死了也不会僵硬。训 “僵”为 “硬”,显然不确。

《说文·人部》: “僵,偃也。”“偃,僵也。”段注: “凡仰仆曰偃,引申为凡仰之称。”因此,“死而不僵”即谓 “死而不仰”、“死而不仆”。也就是 “死而不倒”之意。

为什么 “百足之虫”“死而不倒”呢?

南朝·梁·萧统 《文选·曹冏 ( jiǒnɡ) 〈六代论〉》: “夫泉竭则流涸,根朽则叶枯; 枝繁者荫根,条落者本孤。故语曰: ‘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’扶之者众也。”因其足多,故死了也不会仆倒,足多可以支撑其身。

典型的事例如 《红楼梦》第二回所言: “古人有云: 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’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,较之平常仕宦之家,到底气象不同。……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,内囊却也尽上来了。”

“外面的架子”犹如虫之 “百足”,喻指贾府当时的各种社会关系。因那些关系还在,所以贾府的败落一时还看不出来。由于 “扶之者众”,故 “死而不僵”。


【词语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】  成语: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汉语词典: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

猜你喜欢

  • 翟公冷落

    同“翟公门冷”。宋陆游《书感》诗之一:“翟公冷落客散去,萧尹谴死人所怜。”

  • 翼长

    《左传.哀公十六年》:“子西曰:‘胜如卵,余翼而长之。楚国第,我死,令尹、司马、非胜而谁?”春秋时,楚令尹子西对于楚太子建之子芈(音mǐ)胜有过扶持、帮助之恩,他将这比作以翼翼卵,以翼扶持长大。后因用

  • 跨凤乘鸾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喻男女婚配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议婚》:“空悬念,怎得那吹箫秦女,跨凤乘鸾。”清李渔《夺锦楼》一回:“以致争论不休,经官动府,把跨凤乘鸾的美事反做了鼠牙雀角的讼端。”见“跨凤乘龙”。元·王

  • 岳牧

    《书.周官》:“曰唐 虞稽古,建官惟百,内有百揆四岳,外有州牧侯伯。”后因以“岳牧”泛称封疆大吏,辅国贤臣。《后汉书.班彪传》:“于是三事岳牧之僚,佥尔而进。”宋范仲淹《青州谢上表》:“海 岱之区,地

  • 郢唱

    同“郢中曲”。五代齐己《对雪寄荆幕知己》诗:“郢唱转高谁敢和,巴歌相顾自销声。”明陈子龙《嘉靖五子诗.李于麟》:“感此郢唱稀,伤彼楚工惑。”【词语郢唱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唱

  • 比君子

    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离骚》:“岂唯纫夫蕙茞。”东汉.王逸注:“纫,索也。蕙、茞,皆香草,以谕贤者。”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在著名长诗《离骚》中,用蕙和茞这样的香草,比喻品格美好的君子人——贤者。唐.杜牧

  • 徯苏之望

    源见“徯后之望”。指等待得到苏息的期望。元王恽《玉堂佳话》卷四:“用慰徯苏之望,爰兴问罪之师。”

  • 首阳蕨

    同“首阳薇”。唐李白《行路难》诗之三:“有耳莫洗颍川水,有口莫食首阳蕨。含光混世贵无名,何用孤高比明月。”

  • 石牛开道

    秦惠王伐蜀不知道路,便造五只石牛,把金子放在牛尾之下,欺骗蜀人说牛能屎金,而得以开道灭蜀的故事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沔水》:“来敏本蜀论云:‘秦惠王欲伐蜀,而不知道,作五石牛,以金置尾下,言能屎金。蜀

  • 画虎类犬

    同“画虎类狗”。《歧路灯》十一回:“‘这大相公聪明的很,他是看猫画虎,一见即会套的人。’李移微笑道:‘端福不甚聪明,恐画虎类犬。’”见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。《歧路灯》11回:“端福不甚聪明,恐~。”【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