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清与独醒
楚.屈平《渔父》:“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欤?何故至於斯?’屈原曰:‘世人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。……’”
屈原被放逐后,只身游於江潭,渔父问他身为三闾大夫,为何遭此厄运。屈原回答:‘世俗的人都贪婪卑鄙,只有我一人忠贞洁白;众人都沉缅於酒色,唯我廉正不曲。’后来就以此用为爱国忠君、清醒不随众流之意。
宋.梁栋《四禽言》:“众人皆醉我亦醉,哀哉谁问醒三闾?”此处反用《渔父》典故,不如狂饮烂醉,随波逐流,以了残生之意。
楚.屈平《渔父》:“渔父见而问之曰:‘子非三闾大夫欤?何故至於斯?’屈原曰:‘世人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。……’”
屈原被放逐后,只身游於江潭,渔父问他身为三闾大夫,为何遭此厄运。屈原回答:‘世俗的人都贪婪卑鄙,只有我一人忠贞洁白;众人都沉缅於酒色,唯我廉正不曲。’后来就以此用为爱国忠君、清醒不随众流之意。
宋.梁栋《四禽言》:“众人皆醉我亦醉,哀哉谁问醒三闾?”此处反用《渔父》典故,不如狂饮烂醉,随波逐流,以了残生之意。
指享有盛名的人,必有真才实学,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。姚察(533-606年)字伯审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。官至吏部尚书。陈灭入隋,袭封北绛郡公,大业二年(606年),74岁终于东都洛阳(今河南
同“鹤归华表”。清纳兰性德《眼儿媚》词:“今来忍见,鹤孤华表,人远罗浮。”
源见“克绍箕裘”。谓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。唐刘知幾《史通.书事》:“其有开国承家,世禄不坠,积仁累德,良弓无改……略书于传可也。”主谓 擅制弓箭的弓匠的儿子,不会改事他业。比喻后代继承先辈的事业和
《晋书.胡毋辅之传》:“胡毋辅之字彦国,泰山奉高人也。……辅之少善高名,有知人之鉴。性嗜酒,任纵不拘小节。与王澄、王敦、庾敱俱为太尉五衍所昵,号曰‘四友’。澄尝与人书曰:‘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,霏霏不绝
同“佛头著粪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四十回:“香奁体我作不来;并且有他的珠玉在前,我何敢去佛头着粪!”见“佛头著粪”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病后杂谈之余》:“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,因为他们乱点一通,~,
源见“平生无长物”。谓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多形容生活贫苦。唐白居易《销夏》诗:“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”述宾 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唐·白居易《销暑》:“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”宋·陆游《岁事有望》:“已弃
《左传.闵公二年》载:晋太子领军出征,其父晋侯让他穿“厖衣”,佩带“金玦”。从者狐突对他说:“衣之尨服,远其躬也;佩以金玦,弃其衷也。”怀疑晋侯用衣色、佩带表示与太子不一心,要与太子疏远。后因以“金玦
同“平原十日饮”。清 黄鷟来《春日集玉尺山堂》诗:“胜绝平原张宴处,暗香频向绿樽收。”
源见“梅花妆”。咏梅花。宋刘辰翁《霜天晓角》词:“却问寿阳宫额,两三蕊,怎能著?”
《左传.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求崔杼之尸,将戮之,不得。……于是得之。……(齐人)以其棺尸崔杼于市。国人犹知之,皆曰:‘崔子也。’”春秋时,齐大夫崔杼弑国君齐庄公,又杀直书其事的太史官,后自缢而死,人们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