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焚琴煮鹤

焚琴煮鹤

同“烧琴煮鹤”。宋洪适《满江红》词:“吹竹弹丝谁不爱,焚琴煮鹤人何肯?”


并列 把琴当柴烧,把鹤煮了吃,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。宋·洪迈《满江红》:“吹竹弹丝谁不爱,~人何肯?”△多用于人糟蹋好东西。→大煞风景 焚琴鬻鹤。也作“煮鹤焚琴”、“煮鹤烧琴”。


【典源】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卷二十二引 《西清诗话》:“《义山杂纂》品目数十,盖以文滑稽者。其一曰杀风景,谓清泉濯足、花上晒裈、背山起楼、烧琴煮鹤、对花啜茶、松下喝道。”

【今译】 唐代李商隐曾写有《义山杂纂》,其中列举了许多杀风景的事情,内有一条为“烧琴煮鹤”,琴本来用于弹奏,鹤本来用于观赏,将琴烧掉,鹤杀死煮吃,都是有伤风雅的行为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行为有伤风雅。

【典形】 焚琴煮鹤、烹鹤、烧琴、烧琴煮鹤、煮鹤、煮鹤烧琴。

【示例】

〔焚琴煮鹤〕 清·黄景仁《恼花篇》:“不忧人讥杀风景,焚琴煮鹤宁从同。”

〔烹鹤〕 宋·苏轼《乔将行烹鹅以饮客》:“明朝只恐兼烹鹤,此去还须却佩牛。”

〔烧琴〕 清·王夫之《丁亥元日续梦庵》:“烧琴天道原烹鹤,徙宅痴肠反忘妻。”

〔烧琴煮鹤〕 清·程先贞《无谋次前韵又答》:“被褐饭牛终此世,烧琴煮鹤过无年。”

〔煮鹤〕 元·萨都拉《焦桐》:“中官方煮鹤,终得舍夫君。”

〔煮鹤烧琴〕 清·郑燮《有所感》:“又没个怜香惜媚,落在煮鹤烧琴魔障。”


【词语焚琴煮鹤】  成语:焚琴煮鹤汉语词典:焚琴煮鹤

猜你喜欢

  • 穷愁著书

    指司马迁撰写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最后的评语说:虞卿是在穷困愁苦时著书立说的。后以此典比喻穷困潦倒而致力于著书立说的知识分子。虞卿,虞氏,名失传,战国时人。因进说赵孝成王,被任为上卿,称为虞卿。主张

  • 笔力扛鼎

    赞扬为文作诗,文笔老练遒劲,与“笔力千钧”意思相同。唐代韩愈《病中赠张十八》诗:“龙文百斛鼎,笔力可独扛。”张十八:张籍,唐诗人,排行十八。见“笔力独扛”。【词语笔力扛鼎】  成语:笔力扛鼎汉语大词典

  • 谈无

    《晋书.王衍传》:“魏 正始中,何晏、王弼等祖述《老》《庄》,立论以为‘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。无也者,开物成务,无往不存者也。阴阳恃以化生,万物恃以成形,贤者恃以成德,不肖恃以免身。故无之为用,无爵而贵

  • 邯郸一枕

    同“邯郸梦”。宋黄庭坚《醉落魄》词:“邯郸一枕谁忧乐,新诗新事因闲适。”【词语邯郸一枕】   汉语大词典:邯郸一枕

  • 雷轰荐福碑

    宋.彭乘《墨客挥犀》:“范文正守鄱阳,有书先上诗甚工,自言平生未尝饱,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。时盛行欧阳率更字,荐福寺碑墨本值千钱。文正为打千本,使售于京师。纸墨已具,一夕雷击碎其碑。诗人语曰:‘有客打碑

  • 狂奴如故

    同“狂奴故态”。清钱谦益《寄长安诸公书》:“又谓谦益狂奴如故,倔强犹昔,从此当拆皮为纸,刺血为墨,涕泪悲泣,归命投诚。”

  • 人无衅焉,妖不自作

    衅( ㄒㄧㄣˋ xìn ):间隙,破绽。 人本身没有破绽,妖孽不能自己起来。 表示妖由人兴。语出《左传.庄公十四年》:“公闻之,问于申繻曰:‘犹有妖乎?’对曰:‘妖由人兴也。人无衅焉,妖不自作。

  • 虫叶成字

    《汉书.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昭帝时,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,一朝起立,生枝叶,有虫食其叶,成文字,曰‘公孙病已立’。”病已,汉宣帝名。后以“虫叶成字”指称谶纬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正纬》:“于是伎数之

  • 随机而变

    见“随机应变”。《敦煌变文集·韩擒虎话本》:“大凡男子,~,不如降他。”【词语随机而变】  成语:随机而变汉语大词典:随机而变

  • 针尖对麦芒

    主谓针的尖对着麦穗上的芒刺。比喻双方的尖锐对立。[例]两人都是火爆性情,凑到一块,意见不同,便是~。△多用于描写对立方面。→针锋相对 ↔针芥相投【词语针尖对麦芒】  成语:针尖对麦芒汉语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