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炙手可热

炙手可热

热得烫手,又作“炙手而热”。比喻权贵气焰之盛。见唐崔铉之事迹。崔铉,字台硕,生卒年月不详,博州(今山东聊城东北)人。进士出身。唐武宗会昌三年(843年)拜宰相。后因与李德裕有隙,罢为陕虢(guó国)观察使。宣宗即位后,又擢为河中节度使,再拜相。他与郑鲁、杨绍复、段瓌、薛蒙等人颇相友善,经常让这几人参议政事,因此当时流传着“郑、杨、段、薛,炙手可热;欲得命通,鲁、绍、瓌、蒙”之句。后出为淮南节度使,兼宣歙池观察使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160《崔铉传》4974页:“铉所善者郑鲁、杨绍复、段瓌、薛蒙,颇参议论,时语曰:‘郑、杨、段、薛,炙手可热;欲得命通,鲁、绍、瓌、蒙。’帝闻之,题於扆(yǐ椅)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崔颢《长安道》:“莫言炙手手可热,须臾火尽灰亦灭。” 唐·白居易《放言》之四:“昨日屋头堪炙手,今朝门外好张罗。” 宋·辛弃疾《念奴娇·用韵答傅先之》:“炙手炎来,掉头冷去,无限长安客。”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思家》:“我夫人虽贤慧,争奈老相公之势,炙手可热。” 清·张廷玉等《明史·董传策传》:“(严)嵩久握重权,炙手而热。” 清·洪升《长生殿》:“中书独坐揽朝权,炙手威风赫烜。”


述补 炙,烤。手一接近,就感到其热烫人。比喻权势盛,气焰高。语出唐·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李国文《花园街五号》:“而刘钊,不但住进了花园街五号,还成了吕况的影子内阁,~的人物,更多地起着智囊的作用。”※炙,不读作jiǔ。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权势方面。也作“炙手而热”。


【典源】 唐·杜甫《丽人行》.诗:“后来鞍马何逡巡,当轩下马入锦茵。杨花雪落覆白苹,青鸟飞去衔红巾。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唐·韦述《两京新记》:“安乐公主,上之季妹也。附会韦氏,热可炙手,道路惧焉。”宋·王谠《唐语林》卷四:“开成、会昌中,……又曰: ‘郑杨段薛,炙手可热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唐中宗的小女儿安乐公主,为韦后所生,备受宠爱,与韦氏一族恃势骄横,势焰熏天,仿佛一伸手靠近就感到被烫,令人畏忌。此语为唐时俗语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权贵势焰很盛。

【典形】 莫炙权门火、炙手、炙手可热、炙手威风、炙手炎、炙手成热。

【示例】

〔莫炙权门火〕 宋·黄庭坚《赠赵言》:“有手莫炙权门火,有口莫辩荆山玉。”

〔炙手〕 唐·白居易《放言》之四:“昨日屋头堪炙手,今朝门外好张罗。”

〔炙手可热〕 唐·崔颢《长安道》:“莫言炙手手可热,须臾火尽灰亦灭。”

〔炙手威风〕 清·洪升《长生殿》:“中书独坐揽朝权,炙手威风赫烜。”

〔炙手炎〕 宋·辛弃疾《念奴娇·用韵答傅先之》:“炙手炎来,掉头冷去无限长安客。”


【词语炙手可热】  成语:炙手可热汉语词典:炙手可热

猜你喜欢

  • 苛政猛于虎

    意谓烦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。孔子路过泰山之旁,听到一个老妇哭声很悲切,就使子路前去询问原因说,听您哭声这样伤心,一定有十分悲惨的遭遇吧!那个老妇答道,是啊!过去我的公公和丈夫都先后死

  • 万钱食

    同“日食万钱”。宋陆游《食荠十韵》诗:“一扫万钱食,终老稽山旁。”

  • 民恶其上

    见〔盗憎主人,民恶其上〕。

  • 文轨一

    源见“书同文,车同轨”。表示国家统一。北周庾信《周宫调曲》:“永从文轨一,长无外户人。”

  • 琴鲤

    同“琴高鲤”。清王夫之《先开移丹桂一株》诗:“商芝分烨烨,琴鲤想鳞鳞。”

  • 谢家咏雪

    源见“咏絮”。谓谢安家众人对雪逞才吟咏。唐姚合《杨柳枝词》之四:“谢家咏雪徒相比,吹落庭前便作泥。”【词语谢家咏雪】  成语:谢家咏雪汉语大词典:谢家咏雪

  • 梦断槐安

    源见“南柯梦”。谓美梦破灭。元 李溥光《秋日过景光禄墓》诗之二:“金天一代盛豪华,梦断槐安事可嗟。”

  • 扪虱谈

    源见“扪虱而谈”。指对时事的独到见解。元陈孚《出门别亲友》诗:“岂无叩角歌,亦有扪虱谈。”

  • 一代鼎臣

    参见:一代宗臣见“一代宗臣”。《南史·丘灵鞠传》:“公为~,不可复为覆��。”【词语一代鼎臣】  成语:一代鼎臣汉语大词典:一代鼎臣

  • 民生涂炭

    见“生灵涂炭”。元·郑德辉《伊尹耕莘》楔子:“不修德政,暴戾顽狠,诸侯多叛,至于禽鸟走兽不安,~。”【词语民生涂炭】  成语:民生涂炭汉语大词典:民生涂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