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涸辙之鲋

涸辙之鲋

庄子.外物》:庄周家贫,故往贷粟于监河侯。监河侯曰:“诺。我将得邑金,将贷子三百金,可乎?”庄周忿然作色曰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,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臣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周曰:‘诺。我且南游吴、越之王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,可乎?’鲋鱼忿然作色曰:‘我失我常与,我无所处。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。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!’”

后以“涸辙之鲋”喻处境极端困难,急待救援。

北周.庾信《拟咏怀》诗:“涸鲋常思水,惊飞每失林。”


偏正 比喻位处困境,急待救助的人或物。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庄周家贫,故往贷粟于监河侯。监河侯曰:‘喏。我将得邑金,将贷子三百金,可乎?’庄周忿然作色曰:‘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’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鲋鱼来! 子何为者邪?对曰: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 周曰:诺。我且南游吴越之王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,可乎?鲋鱼忿然作色曰:吾失我常与,我无所处。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,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!’”鲁迅《坟·娜拉走后怎样》:“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,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,正如~,急谋升斗之水一样,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,一面再想别的法。”△多用于处境方面。也作“涸辙枯鱼”、“涸辙穷鳞”、“涸辙穷鱼”、“涸辙之枯”、“涸辙之鱼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庄周家贫,故往贷粟于监河侯。监河侯曰:‘诺。我将得邑金,将贷子三百金,可乎?’庄周忿然作色曰:‘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,车辙中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“鲋鱼来,子何为者邪?”对曰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”周曰:“诺。我且南游吴越之王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,可乎?”鲋鱼忿然作色曰:“吾失我常与,我无所处,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,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!”’”《说苑·善说》亦载,文大略同,谓为庄周与魏文侯事。

【今译】 庄周家贫,前去向监河官借米,监河官说:“可以。我快收到采地的税金,到时借给你三百金,够了吧?”庄周气恼了,愤愤地说:“我昨天来时,走在半路有人叫我回头看,见车辙中有条鲫鱼。我问它:‘鲫鱼呀,你在这里做什么呢?’它说:‘我是东海的水臣,你能找到斗升的水来救活我吗?’我说:‘好吧。我将南游吴越之王处,那时我引来西江的水来营救你,怎么样?’鲫鱼却不高兴地说:‘我失去了水,无所容身,只要有斗升的水就可活命,像你这么办,还不如早一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吧!’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身处困境,急需救援。

【典形】 波臣槁、贷监河粟、东溟臣、斗升水、斗水、鲋涸、涸鲋、涸鳞、涸鱼、涸辙、涸辙鱼、活枯鱼、活穷鳞、监河贷粟、枯鳞、枯鱼、枯鱼之肆、穷辙鲋、失水鲋、肆鳞、索枯鱼、委辙、卧辙、西江水、煦辙、辙鲋忧、庄周贷粟、槁鲍肆、魏网、呼庄周、贷粟监河侯、涸鳞去辙、贷润监河、波臣守辙、辙鲋涸、辙中鳞、辙中枯、慰穷鳞、渴一泓、涸辙鲋、望斗升、借斗水、升斗水、守穷辙、西江润、失水鳞、失水鱼。

【示例】

〔波臣槁〕 明 · 徐渭 《送某人之台州》:“木吏愁难对,波臣槁欲穿。”

〔贷监河粟〕 宋·陆游《有感》:“贷监河粟元知误,乞尉迟钱更觉痴。”

〔东溟臣〕 唐·李白《赠友人》:“莫持西江水,空许东溟臣。”

〔斗升水〕 唐·刘禹锡 《送张盥赴举》:“乞取斗升水,因之云汉津。”

〔斗水〕 宋·黄庭坚 《送张沙河游》:“鱼干要斗水,士困易为德。”

〔鲋涸〕 清·王摅《鱼缸歌》:“腾波岂望如鲤神,顾辙应无忧鲋涸。”

〔涸鲋〕 北周·庾信《拟咏怀》之一:“涸鲋常思水,惊飞每失林。”

〔涸鳞〕 唐·杜甫《江陵望幸》:“早发云台仗,思波起涸鳞。”

〔涸鱼〕 北周·庾信《谢赵王赍丝布启》:“庄周车辙,实有涸鱼; 信陵鞭前,原非穷鸟。”

〔涸辙〕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酌贪泉而觉爽,处涸辙以犹欢。”

〔活枯鱼〕 清·王时宪《旅舍感怀》:“台畔空传收骏骨,肆间敢忘活枯鱼。”

〔活穷鳞〕 宋·陈师道《寄单州张朝清》:“闻说监河收贷粟,定倾东海活穷鳞。”

〔监河贷粟〕 唐·杜甫《奉赠萧十二使君》:“监河受贷粟,一起辙中鳞。”

〔枯鳞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倘能分其斗水,济濡沫之枯鳞;惠以余光,照孀栖之寒女。”

〔枯鱼〕 唐·温庭筠 《上学士舍人启》:“遂使枯鱼被泽,病骥追风。”

〔枯鱼之肆〕 唐·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若因媒氏而娶,纳采问名,则三数月间,索我于枯鱼之肆矣。”

〔穷辙鲋〕 唐·杜甫《奉赠李八丈曛判官》:“真成穷辙鲋,或似丧家狗。”

〔失水鲋〕 明 · 高启 《送徐七山人》:“自笑失水鲋,空惭得云蛟。”

〔肆鳞〕 唐·孟郊 《寄陕府邓给事》:“疾诉将何谕,肆鳞今倒悬。”

〔索枯鱼〕 宋·陈师道《寄答颜长道》:“不曾知史馆,何用索枯鱼。”

〔委辙〕 唐·骆宾王《咏怀古意上裴侍郎》:“出笼穷短翮,委辙涸枯鳞。”

〔卧辙〕 唐·元稹《酬翰林白学士代书》:“卧辙希濡沫,低颜受颔颐。”

〔西江水〕 明·徐谓《与任生话旧》之二:“到得西江水,肆中索枯鳞。”

〔煦辙〕 唐·骆宾王《上瑕丘韦明府启》:“故以游莲遇絏,悟宋王于婴罗;在藻迷波,顾蒙庄于煦辙。”

〔辙鲋忧〕 宋·苏辙《送宋君用游辇下》:“一失在藻乐,遂有辙鲋忧。”

〔庄周贷粟〕 宋·苏辙《和陶乞食》:“庄周昔贷粟,犹欲舂脱之。”


【词语涸辙之鲋】  成语:涸辙之鲋汉语词典:涸辙之鲋

猜你喜欢

  • 鲲鹏展翅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载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……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

  • 晚节香

    宋韩琦《九日水阁》诗:“随惭老圃秋容淡,且看寒花晚节香。”后以“晚节香”颂菊花。清赵翼《管公祠看菊》诗:“吾特取其晚节香,不与群卉共荣悴。”【词语晚节香】   汉语大词典:晚节香

  • 美恶不嫌同辞

    《春秋》笔法之一。意即美与丑、善与恶可用同样辞语记载,而不加分别。语出《公羊传.隐公七年》:“《春秋》贵贱不嫌同号,美恶不嫌同辞。”何休注:“若继体君亦称即位,继弑君亦称即位,皆有起文,美恶不嫌同辞。

  • 黔娄

    源见“黔娄被”。代称贫士。清龚自珍《哭郑八丈》诗:“由来炊火绝,穷死一黔娄。”【词语黔娄】   汉语大词典:黔娄

  • 桑间濮上

    《礼.乐记》: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。”《汉书.地理志下》: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女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,故俗称郑卫之音。”桑间是古卫国地名,在濮水之上。古代男女常于此聚会,以歌谣赠答,这些情歌被

  • 椠人

    见事敏疾的人。汉代扬雄《法言.渊骞》:有人问及叔孙通如何,“曰:‘(椠 ㄑㄧㄢˋ qiàn 欠)人也。’”李轨注:“见事敏疾。”【词语椠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椠人

  • 闭关

    同“闭门却扫”。宋苏轼《次韵答邦直子由五首》之五:“五斗尘劳尚足留,闭关却欲治幽忧。”【词语闭关】   汉语大词典:闭关

  • 有德者必有言

    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语言。 古人认为把“道德品质”与“语言”相比较,前者是主要的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’”《二程语录》卷一一:“人见六经,便以为圣人亦

  • 崔罗什

    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冥迹》(卷一三):“长白山西有夫人墓。魏孝昭之世搜扬天下才俊,清河崔罗什,弱冠有令望,被征诣州。夜经于此,忽见朱门粉壁,楼台相望。俄有一青衣出,语什曰:‘女郎须见崔郎。’什恍然下

  • 潜移默化

    意谓人的思想、性格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,逐步地在暗中起变化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慕贤》:“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后多作“潜移默化”。并列 不见痕迹,不闻声息地移易变化。形容人的思想、性格等在不知不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