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
追求得有一定的方式,得到与否却听之于命运。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循规蹈矩,听天由命的哲学思想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孟子曰:‘求则得之。舍则失之,是求有益于得也,求在我者也。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是求无益于得也,求在外者也。’”宋.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九:“所谓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者,亦谓尽其在我,而非志于得也。”
追求得有一定的方式,得到与否却听之于命运。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循规蹈矩,听天由命的哲学思想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孟子曰:‘求则得之。舍则失之,是求有益于得也,求在我者也。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是求无益于得也,求在外者也。’”宋.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九:“所谓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者,亦谓尽其在我,而非志于得也。”
源见“人面桃花”。泛指多情郎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也不是离魂倩女,也不是谒浆崔护。”明 陈克明《粉蝶儿.怨别》套曲:“不弱如待月张生,***韩寿,谒浆崔护,则我这孤辰运命该天数。”
源见“举案齐眉”、“莱妻”。泛指贤明的妻子。清彭孙遹《满江红.和悔庵生日自题小影韵》词之二:“也不羡,柔荑手;也不慕,樱桃口。只萧然偕隐,鸿妻莱妇。”
源见“燕巢于幕”。喻处境极其危险。唐李商隐《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》:“乘轩宁见宠,巢幕更逢危。”【词语巢幕】 汉语大词典:巢幕
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敬之如神明。”后以“奉如神明”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极为尊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六八回:“这件事荒唐得很!这么一条小蛇,怎么把他奉如神明起来?”述补 信奉得像敬神似的。形容对某
源见“柏梁宴”。泛指君臣欢宴。唐李世民《宴山中》诗:“回首长安道,方欢宴柏梁。”
同“退避三舍”。宋王十朋《除馆职谢宰相启》:“某性资愚钝,术业空疏。避三舍于广场,屡闻笔砚;终一星于太学,始脱齑盐。”元姚燧《赵温甫自汴托人求诗》诗:“定将有余易所无,莫畏先声避三舍。”【词语避三舍】
源见“昭君出塞”。谓远嫁异域的幽怨别恨。元袁桷《李宫人琵琶行》:“君不闻出塞明妃恨难赎,请君换谱回乡曲。”
源见“溺儒冠”。指凌辱儒生。金王若虚《君事实辨上》:“彼其傲慢凌侮,每每如是,人皆知之矣。溺冠骑项,靡所不至。”清唐孙华《记里中事》诗之二:“书牍人方尊狱吏,溺冠世久厌儒生。”【词语溺冠】 汉语大
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“茅容字季伟,陈留人也。年四十余,耕于野,时与等辈避雨树下,众皆夷踞相对,容独危坐愈恭。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,遂与同言,因请寓宿。旦日,容杀鸡为馔,林宗谓为己设,既而以供其母,自以草
同“黄粱梦”。宋何梦桂《贺新郎.再用韵伤春》词:“浮生一梦黄粱枕,且不妨狂歌醉舞,麈谈挥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