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

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

意思是说老百姓连死都不怕,怎么可以用死来威胁他们呢?老子说,人民不怕死,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?如果人们果真怕死,对于那些捣乱的人,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。

【出典】:

《老子》74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吾得执而杀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《毛泽东选集》卷四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:“老子说过,‘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’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,对于我们,不但‘以死惧之’,而且实行叫我们死。”


其他 人民不怕死,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? 比喻不怕死的英雄气概。语出《老子》74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”后用以表现人民反抗暴虐统治的无畏精神。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:“中国人死都不怕,还怕困难么? 老子说过:‘~。’”△用于表现人民群众的潜在力量。也单作“民不畏死”。


【词语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】  成语: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

猜你喜欢

  • 曝芹

    同“曝背食芹”。明 唐玉《谢冠宾赞》:“谩有某物,少寓谢忱。愧非酬宾之礼,聊申曝芹之私。”【词语曝芹】   汉语大词典:曝芹

  • 鸾鹊

    南朝 梁庾肩吾《〈书品〉序》:“波回堕镜之鸾,楷顾雕陵之鹊。”后因以“鸾鹊”指书法优美。唐李商隐《九成宫》诗:“荔支卢橘沾恩幸,鸾鹊天书湿紫泥。”【词语鸾鹊】   汉语大词典:鸾鹊

  • 孟光案

    同“孟光举案”。宋苏轼《往在东武与人往返作灿字韵诗今复和答之》:“不见梁伯鸾,空对孟光案。”金元好问《南冠行》:“郎食猩猩唇,妾食鲤鱼尾,不如孟光案头一杯水。”

  • 高迁

    源见“出谷迁乔”。称人交运发迹或升官。《玉台新咏.古诗〈为焦仲卿妻作〉》:“府吏谓新妇,贺卿得高迁。”元关汉卿《谢天香》一折:“小弟游学到此,不意正值高迁。”【词语高迁】   汉语大词典:高迁

  • 黍律嘘春

    同“黍谷回春”。元李思衍《见王参政》诗:“黍律嘘春燕谷暖,梅花入梦楚天长。”

  • 崩城之妇

    源见“杞妇崩城”。喻指极哀苦的人。南朝 梁何逊《七召》:“击哀响则春台之人怅焉而雪泣,起欢情则崩城之妇粲然而微笑。”

  • 郗生入幕

    源见“入幕宾”。泛指入为幕僚的人。宋孔武仲《赋张芸叟蕃刀》诗:“郗生入幕宜有画,定远出塞将封侯。”《醒世恒言.黄秀才徼灵玉马坠》:“已效郗生入幕,何当干木逾垣。”

  • 针芥

    同“针芥相投”。清龚自珍《阮尚书年谱第一序》:“公知人若水镜,受善若针芥。”【词语针芥】   汉语大词典:针芥

  • 寿阳眉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梅花额妆衬托下的秀眉。明徐渭《画红梅》诗:“无由飘一的,娇杀寿阳眉。”

  • 班女辞辇

    同“班妾辞辇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冯媛当熊,班女辞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