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殃及池鱼

殃及池鱼

同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鲁迅《书信.致许广平》:“然而,‘殃及池鱼’,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‘不怕’之人们,亦一同逃出,如脱大难者然。”


述补 池,护城河。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的省语。比喻无辜受连累。语出汉·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。旧说,池仲鱼,人姓字也,居宋城门。城门失火,延及其家,仲鱼烧死。又云:宋城门失火,人汲取池中水,以沃灌之,池中空竭,鱼悉露死。喻恶之滋,并伤良谨也。”(《太平广记》卷466转引)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》:“然而,~,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‘不怕’之人们,亦一同逃出,如脱大难者然。”△多用于指因别人的过错而受害。→瓜葛相连 累及无辜。也作“祸及池鱼”、“祸近池鱼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艺文类聚》 卷九十六引《风俗通》 曰:“城门失火,祸及池中鱼。旧说池中鱼人姓李,居近城。城门失火,延及其家,仲灾烧死。谨《百家书》曰: 宋城门失火,因汲池水以沃灌之,池中空竭,鱼悉露死。喻恶之滋,并中伤量谨也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三五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宋国的城门失火,火势蔓延,烧着了住在附近的渔人家,李姓渔人被烧死了。一说宋国城门失火,因从池中打水灭火,池水干涸,水中的鱼都枯死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比喻无端遭祸或牵连受害。

【典形】 池鱼、火及池鱼,失火城门、殃分池鱼、殃及池鱼、鱼祸、池鱼悲。

【示例】

〔池鱼〕 唐·白居易《杂感》:“城门自焚��, 池鱼罹其殃。”

〔火及池鱼〕 宋·张孝祥《代揔得居士上宰相》:“雨流木偶,所念无归; 火及池鱼,又将奚咎?”

〔失火城门〕 清·杨潮观《温太真晋阳分别》:“这的是失火城门有将来恐,处堂燕雀还做平时梦。”

〔殃分池鱼〕明·李东阳《次汝学地官韵》:“福宁非塞马,殃已分池鱼。”

〔殃及池鱼〕 宋·汪元量《贾魏公府》之三:“门径风轻飞野马,亭台火殃及池鱼。”

〔鱼祸〕 宋·洪炎《庚戎岁六月四日至洪城》:“人言城门火,鱼祸自靡遗。”


【词语殃及池鱼】  成语:殃及池鱼汉语词典:殃及池鱼

猜你喜欢

  • 庞公

    同“庞德公”。明高启《耕》诗:“自德庞公计,遗安与子孙。”【词语庞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庞公

  • 乱者取之

    指攻取乱国。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仲虺有言曰:‘亡者侮之,乱者取之,推亡固存,国之道也。’君其定卫以待时乎!”

  • 水妃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洛水之神宓妃。泛指恋人。宋 赵子发《阮郎归》词:“水妃去后泪痕干,天风吹珮兰。”【词语水妃】   汉语大词典:水妃

  • 攀桂

    汉 淮南小山《招隐士》:“攀援桂枝兮聊淹留。”后以“攀桂”为留友或送别之典。唐皎然《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》:“昔年攀桂为留人,今朝攀桂送归客。秋风桃李摇落尽,为君青青伴松柏。”同“攀丹桂”

  • 悬徐之榻

    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表示礼贤迎宾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剪发延宾》:“他既不惜访戴之车,你岂可不下悬徐之榻。”

  • 蹇剥

    《易.蹇》:“蹇,难也。”又《剥》:“剥,不利有攸(所)往。”后因以“蹇剥”谓时运不济。唐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遭时屯坎,浮生蹇剥。”元耶律楚材《和冯扬善韵》:“今日穷途虽蹇剥,他日行道自

  • 题柱心

    同“题柱志”。宋苏轼《复改科赋》:“虽负凌云之志,未酬题柱之心。”

  • 蔡裔陨盗

    《晋书.殷浩传.附蔡裔》:“蔡裔者,有勇气,声若雷震。尝有二偷入室,裔拊床一呼,而盗俱陨,故浩委以军锋焉。”晋朝蔡裔,有勇气,声音洪亮,如同雷震。一次有两个偷儿钻进屋中,蔡裔拍床,大吼一声,两个小贼都

  • 莫愁艇子

    《乐府诗.莫愁乐》:“莫愁在何处?莫愁石城西。艇子打两桨,催送莫愁来。”这首诗是写石城歌女莫愁的爱人正急切地等待莫愁划着小艇到来,愉快地相会。后世诗人常借此事,吟咏抒发爱情的离合悲欢情怀。唐.李商隐《

  • 烧尾琴

    同“焦尾琴”。清毛奇龄《同王徵士听杨太常弹琴篇》:“开元供奉烧尾琴,上皇赐比双南琛。梨园既散海青死,但留箧底空沉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