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吐凤”。谓文章超过扬雄。极言文章美妙。前蜀贯休《避地毘陵寒月上孙徵使君》诗之二:“文欺白凤真难及,药捻红蕖岂偶然?”
源见“山公启事”。借指善于甄拔人才者的品评鉴别。清蒲松龄《上某府尊》:“一品题而增善价,是不能无望于山公之藻鉴耳。”
《书.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艰哉!”祁,大。后因以“暑雨祁寒”怨嗟生计艰难。《梁书.萧昱传》:“臣闻暑雨祁寒,小人犹怨;荣枯宠辱,谁能忘怀!”并列 祁,大。夏季大
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,往古者所以知今也。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,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,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。”韩婴认为,如果只看到古人失败的教训,而不能做到从历史的借鉴中
《公羊传.桓公八年》:“〔祭〕春曰祠,夏曰礿,秋曰尝,冬曰烝……士不及兹四者,则冬不裘,夏不葛。”何休注:“裘葛者,御寒暑之美服。”后因用“裘葛”为寒暑时序变迁。元柳贯《睡馀偶题》诗之三:“简书方厉禁
同“襦袴歌”。宋陆游《汪茂南提举挽词》:“小试襦袴咏,遂辞鵷鹭行。”
唐.赵元一《奉天录》四:“光晟临死而言曰:‘传语后人: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。’”唐朝张光晟从朱泚反叛,泚兵败穷困,光晟杀泚投降,而终不免一死,故有此语。原意为第一不要反叛,第二既已反叛就索性干到底。后因
源见“李膺门”。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。唐元稹《陪诸公游通德湖》诗:“唯有满园桃李下,膺门偏拜阮元瑜。”前蜀贯休《别卢使君》诗:“幸到膺门下,频蒙俸粟分。”【词语膺门】 汉语大词典:膺门
见“口耳之学”。徐爱《传习录》:“岂徒悬空~,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?”【词语口耳讲说】 成语:口耳讲说汉语大词典:口耳讲说
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来。《晋书.刘聪载记》:“而今而后,吾知卿等忠于朕也。当念为知无不言,勿恨往日言不用也。”唐.白居易《唐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序》:“迁中书舍人,承颜造膝,知无不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