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望门投止

望门投止

形容人在窘迫之中,来不及选择生存之处,见到人家即要求藏起来。张俭(115-198年),字元节,山阳高平(今山东邹县)人。桓帝延熹八年(165年),张俭在任山阳东部督邮时,曾向朝廷揭发宦官侯览及其家属犯下的罪恶。不久,侯览党羽即告发张俭与同郡24人共为部党,朝廷即下令逮捕张俭。张俭被迫四处逃亡。所至之处,顾不得问明主人身分,即要求隐藏其家。由于人们敬仰张俭不畏权贵,所以也都愿意为他提供隐身之所,即使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67第2210页,《党锢·张俭》:“俭得亡命,困迫遁走,望门投止,莫不重其名行,破家相容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谭嗣同《狱中题壁》:“望门投止思张俭,忍死须臾待杜根。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”


连动 逃难或出奔时,见有人家,就去投宿,求得暂时存身。形容窘迫中暂求隐匿。语出《后汉书·张俭传》:“俭得亡命,困迫循走,望门投止,莫不重其名行,破家相容。”朱自清《论气节》:“那时逃亡的党人,家家愿意收留着,所谓‘~’,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,这种党人,大家尊为气节之士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处境的窘迫。


【典源】 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·张俭传》: 张俭字元节,“延熹八年,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。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,残暴百姓,所为不轨。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,请诛之。览遏绝章表,并不得通,由是结仇。乡人朱并,素性佞邪,为俭所弃,并怀怨恚,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,于是刊章讨捕。俭得亡命,困迫遁走,望门投止,莫不重其名行,破家相容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张俭字元节,为官正直,任山阳郡东部督邮,当权宦官中常侍侯览家在所管地内,残害百姓,张俭上奏弹劾侯览罪恶,因而与侯览结仇。后侯览借故加罪张俭,捉拿他。张俭逃走,路上见人家便去投宿,人家都钦重他的高风亮节,冒着灭家的危险收留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亡命逃难; 也用以指飘泊无依。

【典形】 飘零张俭、破家张俭、逃张俭、望门投止、无家张俭、一身作客、望门投鞭、张俭无家。

【示例】

〔飘零张俭〕 清·钮琇《感事》:“恸哭范滂犹有母,飘零张俭已无家。”

〔破家张俭〕 清·计东《答云间蒋驭闳》:“破家张俭飘零久,赁保王成辛苦多。”

〔逃张俭〕 清·沈钦圻《后咏史》:“不容党锢逃张俭,只许烟花选莫愁。”

〔望门投止〕 清·谭嗣同 《狱中题壁》:“望门投止思张俭,忍死须臾待杜根。”

〔无家张俭〕 清·左辅《南浦·夜寻琵琶亭》:“我是无家张俭,万里走江城。”

〔一身作客〕 明·钱晔《赠周岐凤》:“一身作客如张俭,四海何人是孔融。”


【词语望门投止】  成语:望门投止汉语词典:望门投止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犬

    同“黄耳犬”。明单本《蕉帕记.备聘》:“佳兆托红鸳,好信凭黄犬。”【词语黄犬】   汉语大词典:黄犬

  • 附翼攀鳞

    同“攀龙附凤”。《北史.孙腾斛律羡等传论》:“位非宠进,功籍势成,附翼攀鳞,郁为佐命之首。”明张居正《素庵戴公墓志铭》:“吁嗟灵兮倏已化,附翼攀麟恩世及。”并列 追随有名望地位的人,使自己成名。柳亚子

  • 一祖三宗

    元代方回编《瀛奎律髓》,推崇江西诗派,倡“一祖三宗”之说。以杜甫为一祖,以黄庭坚、陈师道、陈与义为三宗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.集.瀛奎律髓》:“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,倡为一祖三宗之说。一祖者杜甫,三宗者,

  • 金兰簿

    源见“金兰之友”。登记结义兄弟姓名、年龄、籍贯等的簿册。唐 冯贽《云仙杂记.金兰簿》:“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,则书于编简,焚香告祖考,号为金兰簿。”【词语金兰簿】   汉语大词典:金兰簿

  • 满城风雨

    宋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四载:宋诗人谢无逸写信问诗友潘大临最近可有佳作,潘回信说:“秋来景物,件件是佳句,恨为俗气所蔽。昨日清卧,闻搅林风雨声,欣然起题其壁云‘满城风雨近重阳’,忽催租人至,遂败意,止此一

  • 蝶入枕

    同“蝶梦”。宋陆游《连夕熟睡戏书》诗:“蝶入三更枕,龟榰八尺床。昏昏君莫笑,差胜醉为乡。”

  • 淡水交情

    《庄子.山木》:“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后以“淡水交情”指君子之交,不以势利为基础的友情。唐白居易《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》诗:“《阳春》曲调高难和,淡水交情老始知。”偏正 旧时比喻君子之交。语本《

  • 扫墓望丧

    《文选》卷五四唐李善注引《汉书》说:“严延年迁河南太守,其母从东海来,欲从延年腊(腊,祭名,在每年十二月举行,腊祭之日为腊日。汉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,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叫正腊)。到洛阳,适见报

  • 欧冶子

    东汉.范晔《吴越春秋》卷四《阖闾内传》:“干将者,吴人也,与欧冶子同师,俱能为剑。”“风湖子曰:‘臣闻越王元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,以示薛烛。’”据《吴越春秋》记载,欧冶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铸炼师,曾铸过名

  • 侨札之好

    同“侨札之分”。《三国志.陆抗传》“故得将士欢心”裴松之注引晋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抗与羊祜推侨 札之好,抗尝遗祜酒,祜饮之不疑,抗有疾,祜馈之药,抗亦推心服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