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春服舞雩

春服舞雩

舞雩(yū于):鲁国祭天求雨地方。在今山东曲阜南。此典指曾蒧(diǎn点)对孔子说:我愿穿着春天的夹衣在舞雩台上吹春风。后以此典形容春光、春景;也指志向不俗;或形容师生关系。曾蒧,字子晳(Xī息),曾参父亲。有一次,曾蒧陪着孔子,孔子说:“谈谈你的志向。”曾蒧说:“我愿穿着春天的夹衣,和五、六个成年人,六、七个青少年,在沂(Yí宜)水(此为西沂水,发源于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麓,南流入泗水)里洗洗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,然后一路唱着歌回来。”孔子长叹一声说:“我赞成曾蒧的理想呀!”此典又作“雩沂之舞”、“浴沂”、“舞雩”、“浴沂曾点”、“曾点服”、“沂水弦歌”、“春风浴沂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7《仲尼弟子列传》2210页:“侍孔子,孔子曰:‘言尔志。’蒧曰:‘春服既成,冠(guàn惯)者(指成年人。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)五、六人,童子六、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’孔子喟(Kuì愧)尔(深深叹息)叹曰:‘吾与(赞许。曾蒧谈是太平盛世景象,所以孔子赞许)蒧也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又谢赵王赍息丝布启》:“青衿宜龚,书生无废学之诗;春服既成,童子得雩沂之舞。” 宋·王安国《池上春日》:“独有浴沂遗想在,使人终日此徘徊。” 宋·苏轼《宿州次韵刘泾》:“我欲归休瑟渐希,舞雩何日著春衣。” 苏轼《同曾元恕游龙山》:“命驾吕安邀不至,浴沂曾点暮方还。” 苏轼《常润道中有怀钱塘》:“沂上已成曾点服,泮宫初采鲁侯芹。” 宋·苏辙《送家安国赵成都》之一:“城西社下老刘君,春服舞雩今几人。” 苏辙《送龚鼎臣谏议》:“沂水弦歌重曾点,菑川故旧识平津。”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恰似春风浴沂罢,何须问江北戎马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 (孔子曰:)‘点! 尔何如?’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‘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’子曰:‘何伤乎? 亦各言其志也。’曰:‘莫(暮) 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’夫子喟然叹曰:‘吾与点也。’”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子路、曾皙 (名点)、冉有、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着,孔子让他们分别谈谈各自的志向。其他三人谈过后,孔子问:“曾点,你怎么样?”曾皙回答说:“我的志向与三位不同。”孔子让他仔细讲讲,他说:“我愿在暮春三月,换上春装之时,与几个成年人及孩子,在沂水中洗洗澡,而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,一路唱歌,一路走回来。”孔子喟然感叹:“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啊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春光、春景;也用以指志向不俗; 或形容师生关系。

【典形】 春风浴沂、春服舞雩、舞雩、沂水弦歌、雩沂之舞、浴沂、浴沂曾点、曾点服、浴沂童、舞雩风。

【示例】

〔春风浴沂〕 清·孔尚任 《桃花扇》:“恰似春风浴沂罢,何须问江北戎马。”

〔春服舞雩〕 宋·苏辙《送家安国赵成都》之一:“城西社下老刘君,春服舞雩今几人。”

〔舞雩〕 宋·苏轼《宿州次韵刘泾》:“我欲归休瑟渐希,舞雩何日著春衣。”

〔沂水弦歌〕 宋·苏辙《送龚鼎臣谏议》:“沂水弦歌重曾点,菑川故旧识平津。”

[雩沂之舞] 北周·庾信《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》:“青衿宜龚,书生无废学之诗; 春服既成,童子得雩沂之舞。”

〔浴沂〕 宋·王安国 《池上春日》:“独有浴沂遗想在,使人终日此徘徊。”

〔浴沂曹点〕 宋·苏轼《同曾元恕游龙山》:“命驾吕安邀不至,浴沂曾点暮方还。”

〔曾点服〕 宋·苏轼《常润道中有怀钱塘》:“沂上已成曾点服,泮宫初采鲁侯芹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燕赵

    同“燕赵人”。南朝梁武帝《戏作》诗:“长袂必留客,清哇咸绕梁。燕 赵羞容止,西 妲惭芬芳。”【词语燕赵】   汉语大词典:燕赵

  • 剪髻鬟

    同“剪发待宾”。唐杜甫《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》诗:“月陈剪髻鬟,市鬻充杯酒。”

  • 昼锦堂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曰:‘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’”西晋.陈寿《三国志.魏书.张既传》:“张既字德容,冯翊高陵人也。……魏国既建,为尚书,出为雍州刺史,太祖谓既曰:‘还君本州

  • 商羊翘翘

    同“商羊舞”。唐元稹《酬刘猛见送》诗:“百足虽捷捷,商羊亦翘翘。”

  • 一目十行

    《梁书.简文帝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。”《北齐书.河南王孝瑜传》:“读书敏速,十行俱下。”另《梁书.昭明太子传》称其能“读书数行并下,过目皆忆。”“一目十行”,是形容思维敏捷看书很快。后因用为阅读敏捷之

  • 探骊珠

    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喻指寻求精美的文辞。程善之《寄洪棣臣金陵》诗:“倾觞尽醉狂歌呼,兴酣题句探骊珠。”【词语探骊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探骊珠

  • 抱膝吟

    《三国志》卷五十三《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……”南朝.宋.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(诸葛亮)每晨夜从容,常抱膝长啸。”抱膝吟咏是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抒发思情的一种习惯动作。后用作喻

  • 韫匵

    同“韫椟而藏”。清顾炎武《又与公肃甥书》:“世有孟子,或以之劝齐 梁,我则终于韫匵而已。”【词语韫匵】   汉语大词典:韫匵

  • 箪瓢可乐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谓安贫乐道。宋朱熹《题郑德辉悠然堂》诗:“车马不来真避俗,箪瓢可乐便忘年。”

  • 故态狂奴

    源见“狂奴故态”。指狂放傲世的人。清黄遵宪《铁汉楼歌》:“先生湛然色不变,崛强故态犹狂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