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明目张胆

明目张胆

明目:睁亮眼睛。张胆:放开胆子。原形容有胆识,敢做敢为。后来词义转变,形容公开地,毫无顾忌地做坏事。王敦(266-324年),字处仲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王导从父兄,出身士族。西晋末年,助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康(今江苏南京市),任扬州刺史。西晋灭亡,和王导共拥护司马睿建东晋政权,升大将军,领荆州刺史,手握重兵,意欲挟制朝廷。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(322年)王敦起兵攻入建康,入朝自为丞相。后退屯武昌,遥制朝廷。元帝死,明帝司马绍继位,趁其病危,于太宁二年(324年)下诏讨伐王敦。王敦再起兵攻建康,中途病死。当时王敦病危,派其兄王含领兵再度攻晋。朝廷派司徒王导等人讨伐王敦。王导给王含写信劝说他们归顺朝廷,信中说:“我们户虽小但受国厚恩,兄弟也都居显位,恩宠显赫。现在我睁大眼睛、放开胆子当上六军的统帅,宁愿为国尽忠而死,也不想苟且偷生啊。而你们功勋未就却成逆臣,辜负先人遗志,死时有何面目见祖先、先帝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98《王敦传》2564页:“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,兄弟显宠,可谓隆矣。导虽不武,情在宁国。今日之事,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85回:“大丈夫既与同心之友谈天下政事,若不明目张胆倾吐一番,又何取其能担当天下事,为识时务之俊杰哉?”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31回:“后来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,明目张胆的把活人杀死。”


并列 张胆,放开胆量。原指有胆略,敢作为。《晋书·王敦传》:“今日之事,~,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。”后多用来形容公然放胆作恶,无所顾忌。华夏《颠倒》:“李清既然敢这么~地整他,也就根本没有把他的反抗放在眼里。”张洁《方舟》:“不怕吃多了撑死,有这么~进行敲诈勒索的吗?”△贬义。用于人的行为方面。→肆意横行 明火执仗 肆无忌惮目无法纪 ↔偷鸡摸狗 偷猫盗狗


【词语明目张胆】  成语:明目张胆汉语词典:明目张胆

猜你喜欢

  • 面壁

    《五灯会元》卷一“东土祖师”:“寓止于嵩山少林寺,面壁而坐,终日默然,人莫之测,谓之壁观婆罗门。”“面壁”本是佛教用语,原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,后引申用指钻研功夫,称人造诣精深技艺纯熟叫做“面壁功深”。

  • 呕心

    源见“锦囊佳句”。形容构思诗文时的劳心苦虑。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.顾受笙》:“若我顾受笙表兄,亦复九度秋闱。道光辛卯八月十五夜,以疾卒于号舍。余作挽联云:‘矮屋痛长眠,文战呕心,竟尔修文归地下;良

  • 社栎非材

    源见“樗栎”。喻指无用之材。五代徐铉《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》:“云龙得路须腾跃,社栎非材合弃捐。”

  • 百战百胜

    初指每战必胜,后则泛指做任何事情,都能取得成功。孙子认为,指导战争的法则是,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是上策,击破敌国就差些;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,击破敌人的军队就差些;使敌人全旅、全卒、全伍降服为上策,击

  • 璧联

    同“璧合”。南朝 梁王僧孺《谢历表》:“璧联珠灿,轮映阶平。”【词语璧联】   汉语大词典:璧联

  • 一笛山阳

    源见“山阳笛”。表示对亡友的哀念。清董元恺《笛家.追悼史远公》词:“一笛山阳,曲终梦断,泪浥春衫袖。”

  • 各在天一涯

    涯:边际。 表示双方相隔遥远。语出《文选.古诗一十九首》:“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。”唐.杜甫《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》:“常恨结欢浅,各在天一涯。”

  • 焚尪

    源见“焚巫”。指求雨。宋晁补之《听阎子常〈平戎操〉》诗:“去年河决疮未补,今年赤地无禾黍,像龙焚尪亦何取。”【词语焚尪】   汉语大词典:焚尪

  • 枕漱

    同“枕石漱流”。清赵执信《却望登州》诗:“故溪堪枕漱,仙路莫轻攀。”

  • 铁树开华

    见“铁树开花”。《续传灯录·或庵师体禅师》:“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,梁翰别郡守曾公。逮夜半书偈辞众曰:‘~,雄鸡生卵,七十二年,摇篮绳断。’掷笔而寂。”【词语铁树开华】  成语:铁树开华汉语大词典: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