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抛砖引玉

抛砖引玉

清 西厓《谈徵.抛砖引玉》载:相传唐人赵嘏有诗名,至吴,常建欲得其诗,知其必游灵岩寺,遂先题诗二句于壁,嘏游寺见诗,补续二句以成一绝。常建诗不及赵嘏,故人谓“建乃抛砖引玉”。按,常建玄宗开元时进士,赵嘏于武宗 会昌二年进士及第,时建已早卒。所传建题句待嘏补成事,其谬显然。后常用“抛砖引玉”为以浅拙引出高明的谦词。元 贯云石《斗鹌鹑.佳偶》套曲:“他道是抛砖引玉,俺却道因祸得福。”清宣鼎《夜雨秋灯录三集.天缘巧合》:“君勿靳此,亦抛砖引玉耳。”


并列 扔出砖头,引来美玉。比喻用浅拙的作品或见解引出高明成熟的作品或见解。语出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10:“比来抛砖引玉,却引得个壑子。”元·贯云石《斗鹌鹑·佳偶》套曲:“他道是~,俺却道因祸得福。”△多用于人物的自谦之词。→引玉之砖 ↔自命不凡


抛砖引玉”谓以自己的浅见或文章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。这是一种谦词。

“砖”是不值钱的便宜而易得之物,而 “玉”则是一种贵重物,“乱世黄金盛世玉”,“金玉满堂”等语皆表明 “玉”之珍贵。

“玉”,在这里是个比喻词,比喻难得的高见或佳作。

此语来自佛教经典 《五灯会元》。

南宋僧人大川普济,将宋僧所撰写的 《景德传灯录》、 《天圣广类录》、《建中靖国续灯录》、《联灯会要》、《嘉泰普灯录》五书,择其精要,删繁就简,合为一书,甚便翻检,书名即为 《五灯会元》。其卷四 “南泉愿禅师法嗣”记载道: “师曰: ‘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 ( jī) 子。’”

比来,近来。墼子,砖。

后世 “抛砖引玉”一语便传用开来。


【词语抛砖引玉】  成语:抛砖引玉汉语词典:抛砖引玉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代文宗

    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化宗师。徐陵(507-583年)字孝穆,东海郯(tán谈)(今山东郯城)人。梁时官东宫学士,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(yè夜),丹阳尹,中书监。陈文学家,他为人聪慧,名僧宝志上人称之“天上

  • 啸起青苹

    参见:风生苹叶

  • 廉颇老矣

    廉颇:战国时赵国名将,史称其年龄虽老,尚能“一饭斗米、肉十斤,被甲上马”。 后常用以泛指人年老。语出宋.辛弃疾《永遇乐.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”田建军《廉颇老矣?》(《长江

  • 一经之传

    同“一经传训”。清戴名世《节孝唐孺人传》:“吾岂忍见一经之传自尔而坠。”

  • 非意相干

    干:冒犯,发难。不是故意为难。典出晋卫玠之事迹。卫玠(事迹见前)为人宽厚,不与人为敌。他认为别人有做得不对的地方,可以从情理上考虑而宽恕他;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,但并非有意为难,可以从道理上使自己得

  • 泪裹红绡

    同“锦书封泪”。清 叶英华《内家娇》词:“喜字残绒,唾余绿绮,华年锦瑟,泪裹红绡。”

  • 发一握

    源见“吐哺握发”。形容殷勤待客。宋苏轼《次韵景仁留别》:“会当闻公来,倒屣发一握。”

  • 东山复起

    同“东山再起”。明张煌言《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》:“悬拟壮猷,东山复起。夫何讣闻,遽骑箕尾?”见“东山再起”。《浪迹丛谈》卷2:“凤池诒令子,喜听~,一门济美报清时。”【词语东山复起】  成语:东山复

  • 和药趣来

    源见“朱游和药”。谓自裁。清钱谦益《送马巽倩归会稽》诗:“和药趣来手欲战,然灰被溺目敢瞪?”

  • 扶桑九日

    源见“扶桑”。又《山海经.海外东经》载:扶桑居水中,十日所浴,“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”。后以为咏日的典故。亦用以形容彩灯。唐段成式《观山灯献徐尚书》诗:“道树千花发,扶桑九日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