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慎终追远

慎终追远

论语.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’”三国魏何晏《论语集解》:‘‘孔(安国)曰:慎终者丧尽其哀,追远者祭尽其敬。”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,要办得谨慎合理;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。


并列 终,指父母丧。远,指祖先。慎重办理父母丧事,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。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’”《红楼梦》53回:“正间正殿前,悬一块闹龙填青匾,写道是:‘~’。”△用于社会生活吊念方面。→也作“谨终追远”、“慎终思远”、“追远慎终”。


慎终追远”指旧时居丧尽礼之意。

“慎”,谨慎。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,后来母亲去世,他为了父母能合葬在一起,便先将母亲的遗体浅葬一个地方 ( 殡于五父之衢) 。“人之见之者,皆以为葬也。其慎也,盖殡也”,后来询问了一位同母亲关系很好的邻居老妇,才知道他父亲葬在何处,因而最终将父母 “合葬于防”( 详 “殡仪馆”条) 。孔子居丧尽礼之 “慎”可见。

“终”,终极、临终。

“追”,追思、追怀。

“远”,远祖,狂言先祖、祖先。

慎终追远”就是对父母的丧事要慎重合理,对祖先虽然时隔久远,也要虔诚地追思、祭奠。《论语·学而》: “曾子曰: ‘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’”三国魏·何晏 《论语集解》: “孔 ( 安国) 曰: 慎终者丧尽其哀,追远者祭尽其敬。”

慎终追远”,居丧尽礼,则 “民德归厚”。可见, “慎终追远”反映出人的心性修养、道德品质。

厚养薄葬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。上辈人去世了,“丧尽其哀”、“祭尽其敬”,这是符合传统美德的; 而大肆操办、墓地奢华,则是不 “慎”的表现,有悖常理。而另有人丧不哀、祭不敬 ( 当然是极少数) ,则是道德的丧失、良知的泯灭。俗所谓 “清明不祭祖,等于养猪狗”,那种人同猪狗又有何异?


【词语慎终追远】  成语:慎终追远汉语词典:慎终追远

猜你喜欢

  • 利用厚生

    《书.大禹谟》:“正德、利用、厚生,惟和。”孔传:“正德以率下,利用以阜财,厚生以养民,三者和,所谓善政。”后因以“利用厚生”称物有所用,民有所养。唐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齐景公之利用厚生

  • 黑甜

    源见“黑甜乡”。指酣睡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玉公子》:“秦已黑甜,摇之不觉。”【词语黑甜】   汉语大词典:黑甜

  • 雪比盐

    同“雪似盐”。元张雨《东坡书真迹藏义兴王子明家要予次韵凡九首》之二:“谢女娇吟雪比盐,北台马耳见双尖。”

  • 画皮

    清.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画皮》载:太原王生被一个化为美女的恶鬼所诱,带女回到家中。他将美女藏于密室,私成夫妻。后一道士看出王生遇鬼。王初不信,后生疑。蹑足窥窗“见一狞鬼,面翠色,齿巉巉如锯。铺人皮于榻上

  • 享帚自珍

    同“敝帚自珍”。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.笔一》:“文士名心,书生习气,缄石知谬,享帚自珍。”主谓 把扫帚视为珍宝。比喻东西虽很微劣,却看得非常珍贵。汉·刘珍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”

  • 引绳批根

    引绳:用墨线弹正木料。批根:用斧子砍削木料根部。 引绳批根原含“排除”之意。此处指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两人互相合作,排斥异己。后以此典指相互依引,排退恃势之人;或互相合力,排斥异己。 灌夫因犯法免官,

  • 拜下风

    《左传.僖公十五》载:在秦晋韩原之战中,晋军大败,晋惠公被秦俘获,“晋大夫(却乞)反首(头发蓬乱下垂)拔舍从之(拔帐随行)。秦伯(秦穆公)使辞焉,曰:‘二三子何其戚(忧愁,担忧)也!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

  • 待月西厢

    唐.元稹《莺莺传》载:张生寓普救寺,见崔莺莺颜色艳异,光辉动人,不能自己,缀《春词》二首挑之。是夕,莺莺婢红娘至,持彩笺以授张,曰:“崔所命也。”题其篇曰《明月三五夜》,其词曰:“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

  • 博浪击

    同“博浪飞椎”。清黄景仁《读史偶书》诗:“云逝博浪击,电扫兰池氛。”

  • 两杜夹河

    《汉书.杜周传》:“如周为廷史,有一马,及久任事,列三公,而两子夹河为郡守,家资累巨万矣。”后因以“两杜夹河”为颂扬人兄弟并为郡守之典。南朝 梁萧纲《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》诗:“两杜昔夹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