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六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悲喜交集

悲喜交集

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一同涌现,交织在一起。王廙,字世将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王导从弟。少能属文,工于书画,擅长音乐,曾为濮阳太守。司马睿镇江左之时,王廙过江投奔,司马睿非常高兴,以之为司马,旋出为荆州刺史。司马睿称帝,王廙以《中兴赋》上奏,疏中说:“我当初弃官越长江投奔陛下,诚为道之所存,希望把余生托附给陛下。现值皇上登极之时,而我却出镇在外,不能奉瞻登基大礼,所以听到这个好消息之时,悲伤和喜悦交织在心头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6《王廙传》2003页:“及帝即位,廙奏《中兴赋》,上疏曰:‘……当大明之盛,而守局遐外,不得奉瞻大礼,闻问之日,悲喜交集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元稹《会真记》:“捧览来问,抚爱过深,儿女之情,悲喜交集。” 鲁迅《花边文学·中秋二愿》:“前几天真是‘悲喜交集’。刚过了国历的‘九·一八’,就是夏历的‘中秋赏月’,还有‘海宁观潮’。”


主谓 悲伤和喜悦之情并至。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幸好,这顾虑是多余的。一声喇叭,铁门拉开,李士群的汽车中,居然有一个吴四宝,相见之下,~而又似乎各有什么想说说不出来的话,倒是李士群,神态丝毫不改。”△描写人的感情。→惊喜交集百感交集 百感丛生 一悲一喜 ↔心死如灰。也作“哀喜交并”、“悲喜交加”、“悲喜交并”、“悲喜交至”、“悲愤兼集”、“悲喜兼集”、“悲欣交集”、“悲喜交切”、“喜惧交集”、“忧喜交并”。


【词语悲喜交集】  成语:悲喜交集汉语词典:悲喜交集

猜你喜欢

  • 陶犬瓦鸡

    陶土制的狗,泥土塑的鸡。比喻无用之物。南朝梁元帝萧绎《金楼子.立言上》:“夫陶犬无守夜之警,瓦鸡无司晨之益,涂土不能代劳,木马不中驰逐。”并列 土做的狗,瓦捏的鸡。比喻徒有虚名实则无用之物。语本南朝梁

  • 三不朽

    旧谓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为三项不朽之事。《左传.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主谓 不朽,永不磨灭。立德、立功、立言是永恒的事业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

  • 鹃啼

    源见“望帝啼鹃”。形容思念之苦或悲怨之深。元虞集《送王君实御史》诗:“莺满辋川君定到,鹃啼剑阁我思归。”元 王元鼎《雁传书》套曲:“鹃啼春思月中魂,花迷蝶梦窗前影。”【词语鹃啼】   汉语大词典:鹃啼

  • 嶰律

    源见“伶伦凤律”。嶰管吹奏的音律。宋苏轼《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》诗:“鸣呼应嶰律,飞舞集虞廷。”亦为箫、笛等管乐器的美称。《宋史.乐志八》:“嶰律吹莩,彝尊奠酒。”【词语嶰律】   汉语大词典:嶰律

  • 叔度贤

    参见:黄宪

  • 物不平则鸣

    唐.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平则鸣: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。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鸣:发出声响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“物不平则鸣”,意谓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。后以之比喻人遇到不公平的事,必奋起叫

  • 凭轼平齐

    源见“食其下齐国”。指儒士游说取胜。南朝 梁 戴暠《从军行》:“登山试下赵,凭轼且平齐。”

  • 冯妇下车

    源见“冯妇”。谓重操旧业。宋王安石《虎图》诗:“山墙野壁黄昏后,冯妇遥看亦下车。”【词语冯妇下车】  成语:冯妇下车

  • 雪溪兴尽

    源见“访戴”。谓访友兴尽而归。宋范成大《寄题鹿伯可见一堂》诗:“雪溪兴尽船当回,却似登陆游天台。”

  • 食薇

    源见“采薇”。借指隐居。北周庾信《拟咏怀》之二一:“避谗犹采葛,忘情遂食薇。”